送八弟无斁宰宝应

穷邦迫秋成,霖雨厚土湿。 邅吾上涞水,濞汹三峡疾。 邦人送之子,岸潦饮马膝。 凄凄属方升,澹澹惊并集。 冲湍顺涂路,游波汇原隰。 安知禾黍腐,转觉蛙黾急。 何由干此潦,问天借九日。 萧萧荆棘晚,亹亹霜霰密。 之子向南州,铜章宰一邑。 何须念宋远,古谓跂余及。 扬舲堤柳尽,把醆淮山入。 封圻吴楚徼,郡县秦汉袭。 开门驵侩哄,辏浦篙帆翕。 平旦书百函,交衢客三揖。 新湖容鼓铸,甲令贵绥辑。 之子搴词科,闻诗不读律。 古来学为吏,颇自吾儒出。 足民与知方,求由有政术。 鞭笞麏鹿骇,亦恐日不给。 先君卓鲁后,之子况早立。 焚香闭合坐,啾耳从潗濈。 官忙尚偷闲,文字要嶪岌。

译文:

在这荒僻的地方临近秋收时节,连绵的秋雨让大地土壤变得湿漉漉的。我艰难地逆着涞水而上,那水势汹涌,就像三峡的急流一样。乡亲们来送别你,岸边积聚的雨水都淹到马的膝盖了。天色昏暗,仿佛秋天正逐渐加深,眼前一片迷茫,让人心中一惊。 湍急的水流顺着道路奔腾,游动的波浪汇聚在原野和低湿的地方。哪里会想到庄稼可能会因水涝而腐烂,反而觉得青蛙的叫声愈发急促。怎样才能让这积水干涸呢?真想问上天借九个晴天。萧瑟的荆棘在傍晚中显得格外凄凉,纷纷扬扬的霜霰越来越密集。 你要前往南方的州郡,带着铜印去治理一个小县城。何必担忧宝应离宋地遥远呢,古人说踮起脚就能够到,总会到达的。你乘船前行,堤岸的柳树渐渐消失在视线中,手持酒杯,淮河两岸的山峦映入眼帘。 这里是吴楚交界的地方,郡县的设置沿袭着秦汉时期。一打开城门,集市上的经纪人喧闹不已,船坞里船帆聚集,船篙林立。清晨就要处理上百封公文,在热闹的街道上还要与来客拱手行礼。新湖可以用来铸钱,朝廷的法令也重视安抚百姓。 你科举高中,擅长诗词文章,却不太熟悉律法。自古以来,学习为政之道的人,很多是从我们儒生中出来的。让百姓富足并且懂得礼仪,就像冉求和子路一样有治理的方法。要是只靠刑罚去管束百姓,让他们像受惊的鹿群一样,只怕时间都不够用。 我们的父亲有卓茂、鲁恭那样的贤能,你又早早地就有所建树。你可以焚香静坐在官署里,听着耳边的细微声响。即便为官忙碌,也要偷闲进行文字创作,让文章有挺拔不凡的气象。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