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京师展墓

短辔驭羸马,驰驱曹济间。 商飚折劲木,萧瑟道里寒。 况复慕所天,恻怆摧心肝。 游子叹时迈,慈母怜衣单。 来时凭窗哭,五妹垂修鬟。 季弟主菽粟,孺妻爨茅菅。 悼我无令人,莫奉堂上欢。 岂无萱草诗,终日倚门阑。 念昔常独立,所闻诗礼难。 我尚未成人,遭罹此忧患。 岁晏念坟墓,仳离百哀攒。 何时奉灵车,辛苦向此还。 亲寡气力微,傍人祝加餐。 愿言薄志节,苟生无形颜。

译文:

我手握短短的缰绳,驾驭着瘦弱的马匹,在曹州和济州之间匆忙赶路。秋风猛烈地吹着,折断了粗壮的树木,一路上风声萧瑟,透着阵阵寒意。 更何况我是去祭拜我的父母,心中的悲痛如刀割一般,肝肠寸断。我这漂泊在外的游子感叹时光匆匆流逝,就像当年慈母总会心疼我衣服单薄一样。 还记得我离家时,母亲凭窗哭泣,五妹梳着长长的发髻站在一旁。小弟操持着家中的粮食,妻子用茅草生火做饭。可叹我没有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不能让父母在堂上欢颜。 虽然有《诗经》里萱草忘忧的说法,但母亲依旧整日倚着门盼儿归来。回想过去,我常常形单影只,学习诗礼之道也困难重重。我还没有长大成人,就遭遇了这样的忧患。 年末时分,我思念着父母的坟墓,与家人分离,各种哀伤都聚集到了一起。什么时候我能护送着灵车,辛苦地回到这里啊。母亲寡居,气力微弱,旁人都劝她多吃点饭。 我真希望能稍稍坚守自己的志节,但苟且偷生的我实在没脸面对这一切。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