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韵文潜病起

淮浦见之子,春风初策名。 颇讶谪仙人,有籍白玉京。 晚遇广文直,老交心愈倾。 同升芸香府,偶坐华发生。 斯人自龙性,意变难章程。 耆酒不疵吝,身如秋叶轻。 自言士处世,何必冰雪清。 交游满台省,毁誉半王城。 不肯效俯仰,畏高侮鳏惸。 常思老伊颍,紫蟹羞吴秔。 我辄抵掌和,音同磬随笙。 小人奉慈亲,皆尝小人羹。 寒衣妇补绽,学绩女娉婷。 日欲江海去,心期杨柳青。 众木构大厦,豫章倚孤撑。 如子足医国,可容移疾行。 丹书紫皇告,玉篆五岳形。 何必陶隠居,吞霞养纯精。 访道自素约,谐心期暮龄。 但恐牵俗缘,志大功不成。 息交屏妻子,此语不须惊。

译文:

在淮水之滨与你相见,那时正值春风得意你刚刚科举成名。 我很惊讶你就如同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本应在那白玉京留有仙籍。 后来你担任广文馆博士这样的闲职,我们虽年岁渐长,交情却愈发深厚,彼此倾心相待。 我们一同晋升到秘书省任职,不经意间彼此都已头发花白。 你这人自有如龙般不羁的性情,心意变化难以用常规来衡量。 你喜爱饮酒,从不计较得失,身子就像秋天的落叶般自在超脱。 你自己说士人活在世上,又何必一定要像冰雪那样清正。 你的朋友遍布朝廷台省,对于你的评价在王城也是毁誉参半。 你不肯阿谀奉承、随波逐流,既不攀附权贵,也不会欺侮孤寡之人。 你常常想着到老了就归隐到伊水、颍水之地,品尝那紫蟹,享用吴地的香米。 我总是拍手称和你的想法,就如同磬随着笙的节奏发出和谐之音。 我侍奉着慈爱的双亲,他们都品尝过我做的羹汤。 妻子为我缝补着寒衣,女儿身姿娉婷学着纺织。 我每日都想着到江海之畔去,盼望着杨柳返青之时能成行。 众多树木构建起大厦,只有豫章大树独自支撑着。 像你这样的人足以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怎么能允许你称病辞官呢。 帝王的诏书就像紫皇的告示,如玉般的篆文描绘着五岳的形状。 你又何必像陶隐居那样,吞食云霞来涵养纯净的精神。 探寻道学本是我们向来的约定,期望在暮年时能达成心愿。 只是担心被世俗的缘分牵扯,志向远大却难以成功。 说要断绝交游、抛开妻子儿女,你可别被这话吓到。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