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 其二

金丹妙通灵,子有遗世术。 石髓不成餐,闵予多滞骨。 丝声纺事暮,捣声寒事来。 竹叶将菊花,及时同一杯。 匏器祀天地,贵质不贵华。 土缘井渠繁,生气泄大和。 革面固非性,小人变丹青。 木鸡本无心,风雨安所能。

译文:

金丹有着奇妙的通灵之效,你拥有超脱尘世的仙术。 可惜石髓无法当作日常餐食,可怜我身有诸多愚钝笨拙之骨难以改变。 纺丝的声音伴着傍晚的到来而响起,捣衣的声音预示着寒衣之事即将来临。 拿起竹叶酒和菊花酒,趁着这美好时光一同饮下这杯酒。 用匏制的器具祭祀天地,看重的是质朴的本质而非华丽的外表。 土壤因为井渠的繁多而被过度扰动,使得大自然的生气有所泄漏。 仅仅改变外表并非是人的本性,那些小人就像用丹青胡乱涂抹一样表里不一。 木鸡本来就没有争斗之心,风雨又怎么能影响到它呢。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