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陀辞

山坡陀兮下属江,势崖绝兮涛波所荡如颓墙。 松鬰律兮其高百尺,旁枝虬骛葛蔂之。 仰不见日兮下可依,吾曳杖兮吾僮以吾之书随。 邈余望兮水中汦,颀然而长者黄冠兮羽衣。 轩颐坦腹涛石箕坐兮,石亦有趾安不危,四无人兮可忘饥。 仙人偓佺兮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夕兮飞相往来不可数。 使其开口而言兮,岂惟河汉无极惊余心。 默不言兮,蹇昭氏之不鼓琴。 憺将翔兮山海,与日月兮常在。 若有闻兮梦中仇池我归路,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 昔余游于葛天氏兮,身非陶氏犹与偕乘。 渺莽良未可兮,仆夫悲余马怀。 聊逍遥兮容与,晞余发兮兰之陼。 余论世兮千载一人犹并时,歧又有歧兮余行诘曲欲知余者希。 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击舟于水。 鱼沉鸟扬亦不知,何必每念辄得应余若响,坐有如此兮人子期。

译文:

那山坡连绵起伏,向下一直延伸到江边。山势险峻,悬崖陡峭,那汹涌的波涛不断冲击着山崖,仿佛要把它冲垮,好似颓败的墙壁一般摇摇欲坠。 山上的松树郁郁葱葱,高大挺拔足有百尺之高。它的旁枝弯曲盘旋,好似虬龙奔腾,上面还缠绕着葛藤和蔂草。 仰头望去,茂密的枝叶遮住了天空,几乎看不到太阳,而树下却是人们可以依靠休憩的好地方。我手持拐杖悠然前行,我的书童则带着我的书籍紧紧跟随在我身后。 我极目远眺,在那江水之中有一块小小的沙洲。只见一位身材修长的老者,头戴黄冠,身披羽衣,好似仙人一般。 他气宇轩昂,袒露着腹部,坐在江边的礁石上,那礁石仿佛也有了脚趾稳稳地立在那里,不会有丝毫危险。四周寂静无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连饥饿的感觉都能忘却。 这位仙人自称是偓佺,说他居住在瑶之圃。他一天到晚在天地间飞来飞去,次数多得数也数不清。倘若他开口说话,那言语定会如银河般浩瀚无边,让我内心震撼不已。 可他却默默不语,就像昭氏那样,本有高超的琴艺却不弹奏。 他悠然自在地在山海间翱翔,与日月一同长存。 在梦中,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指引我回到仇池,那是我归去的路。仇池并非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啊,可我却疑惑,为什么会如此乐在其中而不想离去呢? 往昔,我曾神游于葛天氏的时代,即便我并非陶渊明那样的人,也仿佛能与他一同畅游。然而,那遥远渺茫的境界实在难以到达,我的仆人为此悲伤,我的马儿也心生怀念。 我姑且在这世间逍遥自在,从容漫步。在那长满兰草的水中小洲上,我晒着自己的头发。 我评说世间人物,觉得千年之中能有一人与我心意相通,就如同生活在同一时代一般。但人生的道路岔路接着岔路,我的行程曲折难行,真正了解我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我正沉浸在这高山流水般的乐趣之中,就好像我在水中划船。鱼儿沉入水底,鸟儿展翅高飞,它们都不知道我的心境。何必每次心中有所念想,都要有人像回声那样立刻回应我呢?能像子期那样真正懂我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