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衍元夜同登黄楼

车马竞清夜,人物秀三楚。 登临得免俗,兹楼岂时睹。 同来两稚子,冠者亦四五。 落落俱可人,颇亦厌歌鼓。 山月出未高,潜鳞动寒浦。 樯灯接疏星,夺目粲不数。 魏侯转物手,百好趋就叙。 得句未肯吐,秀气出眉宇。 水浄纳行影,山空答修语。 夜气稍侵肌,鸟骇去其侣。 清游岂有极,喜事戒多取。 投静未免喧,于今岂非古。 永怀寂寞人,南北忘在所。 横岭限鱼鸟,作书欲谁与。 情生文自哀,意动足复伫。 凭槛共一默,望舒已侵午。

译文:

在这清朗的夜晚,车马喧嚣,竞相出行,这地方的人物风采堪称三楚大地的佼佼者。登上这黄楼,能够摆脱世俗的庸扰,这样的楼阁可不是随时都能见到的。 和我一同前来的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四五位成年人。大家都是那么超凡脱俗、令人喜爱,而且都对那些歌鼓之乐有些厌倦了。 山间的月亮刚刚升起,还没有升得很高,寒浦里潜藏的鱼儿已经开始游动。船桅上的灯火与稀疏的星星相互连接,光彩夺目,多得数也数不清。 魏侯有掌控事物的能力,各种美好有序地汇聚到他身边。他灵感涌现得到了诗句却不肯轻易吐露,那灵秀的气质从眉宇间自然流露。 水面平静,清晰地倒映着行人的身影,空旷的山间回应着悠长的话语。夜晚的寒气渐渐侵袭肌肤,鸟儿受惊,离群飞去。 这清幽的游览哪有尽头呢,但好事也要适可而止。想要寻求宁静却难免还有些喧嚣,如今的情形难道和古时不一样吗? 我长久地怀念着那些甘于寂寞的人,也忘了他们是在南方还是北方。横亘的山岭阻隔了鱼和鸟的通行,我想写信又能寄给谁呢? 情感生发,文字自然带上哀伤;心意触动,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伫立。我们一起靠着栏杆默默无语,不知不觉中月亮已经到了中天。
关于作者
宋代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