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

生世何用早,我已后此翁。 颇识门下士,略已闻其风。 中年见二子,已复岁一终。 呼我过其庐,所得非所蒙。 先朝群玉殿,冠佩环群公。 神文焕王度,喜色见天容。 御榻谁复登,帝书元自工。 黄绢两大字,一览涕无从。 似欲托其子,天意人与同。 历数况有归,敢有贪天功。 集古一千卷,明明并群雄。 谁为第一手,未有百世公。 庙器刻科斗,宝樽蟠华虫。 缅怀弁服士,酬献鸣𪻐瑢。 插架一万轴,遗子以固穷。 素琴久绝弦,棋酒颇阙供。 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 世虽嫡孙行,名在恶子中。 斯人日已远,千岁幸一逢。 吾老不可待,草露湿寒蛩。

译文:

人活在世上何必追求成名要早呢,我出生得太晚,已经赶不上这位欧阳修先生了。 我还算是认识他门下的一些弟子,也大致听闻过先生的风范。 到了中年的时候我才见到先生的两个儿子,这一晃都过去一年了。 他们邀请我到家中做客,我所见到的收获远超过我的预想。 回想起前朝在群玉殿中,先生与众多官员们簇拥在皇帝身边。 皇帝的诏书彰显着王者的法度,圣上龙颜欢喜。 如今谁还能再登上皇帝的御榻呢,皇帝的书法本来就十分精妙。 那黄绢上题写的两个大字,我看了一眼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似乎是上天想要把先生的遗泽托付给他的后人,天意和人意是相同的。 王朝的气运自有归属,我怎敢贪取上天之功。 先生收集的古代碑刻拓片有一千卷,在众多收藏中十分突出。 若要问谁是这收藏界的第一高手,恐怕还没有能名垂百世的人物。 那些宗庙祭器上刻着科斗文,珍贵的酒樽上蟠绕着华美的纹饰。 我不禁缅怀起那些头戴弁服的文人雅士,他们相互酬答敬酒,玉佩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书架上排列着一万卷书籍,先生将这些留给子孙,让他们安于贫穷。 那把素琴很久都没有弹奏过,弦都断了,下棋饮酒的物品也供应不足。 从前我就手持一瓣香,虔诚地敬奉曾巩先生。 虽然世间也有欧阳修的嫡孙在世,但名声却与不肖子弟混在一起。 先生这样的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千年之间能有幸遇到一位这样的人。 可惜我已经年老等不及了,就像草上的露水,寒蛩也在湿冷中鸣叫。
关于作者
宋代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