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泉引

泉涓涓兮出重山,回抱山麓兮入于苍渊。 流来孔多兮自溢于林间,出始一勺兮下合成川。 塍有稻兮垅有黍,聚以时兮令以鼓。 削高增卑兮酾渠络缕,人不爱力兮挥锸如雨。 川流濬兮来无穷,泥五斗兮水一钟。 旱暵则引兮淫潦则通,自今以往兮乐我良农。 礼有经兮岁有蜡,羊豕盈牢兮农舞于社。 椒香桂绿兮云车满野,敬谢有功兮宜奠于泉下。 吾之将归兮星律回秋,告邦人兮导畎浍之常流。 欲泉利之专兮先耘耨之不偷,无忘吾语兮若吾岁之来游。

译文:

清澈的泉水潺潺地从重重山峦中流淌而出,它环绕着山脚,最终汇入那幽深的青色水潭。 这泉水不断涌流,数量越来越多,渐渐从林间满溢出来。它起初只是一小股水流,向下汇聚后就形成了宽阔的河流。 田埂上种着稻子,山垄间长着黍谷。到了灌溉时节,人们以鼓声为号令聚集起来。 他们铲高填低,开凿出如丝线般纵横交错的沟渠。大家都不吝惜力气,挥动着铁锹,就像雨点纷纷落下。 河水流淌得又深又畅,源源不断地涌来,水中泥沙很多,大约五斗泥才有一钟水。 遇到干旱的时候,就引来泉水灌溉;碰到洪涝的时候,就让水流通畅排走。从今往后,善良的农夫们就能过上安乐的日子了。 按照礼仪,每年都有祭祀的活动。羊和猪在圈里养得肥肥壮壮,农夫们在社庙前欢快地起舞。 祭祀的美酒散发着椒香和桂绿的香气,祭祀的车辆布满了田野。人们恭敬地感谢泉水带来的功劳,应该在泉边摆上祭品。 我即将归去,此时星象显示已到了秋季。我告诉乡亲们要让田间的小沟渠保持正常的水流。 想要独占泉水带来的利益,首先就要认真耕种,不偷懒。不要忘记我的话,就像我每年都会来这里游玩一样。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复

李复(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志铭》),字履中,号潏水先生,原籍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因其先人累官关右,遂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同上书《李居士墓志铭》)。与张舜民、李昭玘等为文字交。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五年,摄夏阳令。哲宗元祐、绍圣间历知潞、亳、夔等州。元符二年(一○九九),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经略安抚司机宜文字。徽宗崇宁初,迁直秘阁、熙河转运使。三年(一一○四)知郑、陈二州。四年,改知冀州;秋,除河东转运副使。靖康之难后卒。撰有《潏水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潏水集》附录宋钱端礼撰《书潏水集后》及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四,《宋元学案》卷三一有传。 李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潏水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藏北京图书馆,简称文津阁本)和残存《永乐大典》中李复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