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垂黄尚微,枣熟赤可剥。 新梨接亦成,实大何磊落。 累累如碧罂,器宇极恢廓。 悬枝细恐折,植竹仰撑托。 露下色渐变,逼霜味不酢。 采摘置中筵,气压百果弱。 忆昔壮少时,酒酣病痟作。 取食不论数,甘寒胜发药。 今嗟老且病,滋味意雕索。 对之未能忘,欲探引复却。 晴簷午景暄,尚或思咀嚼。 齿朽啮亦难,把玩时自噱。
梨
译文:
柿子垂挂在枝头,黄色还很淡;枣子已经成熟,红彤彤的,可以采摘了。新嫁接的梨树也结果了,果实又大又多。那一个个梨子,就像碧绿的大酒瓮,看上去很有气势。它们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纤细的树枝似乎都要被压折了,只好立起竹子在下面撑着。随着露水降临,梨子的颜色渐渐变化,临近霜降时,味道一点儿也不酸涩。把它们采摘下来放在筵席中间,其他的果子都显得逊色了。
回忆起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喝酒喝得畅快时,患上了消渴病。吃起梨来也不管数量,那甘甜寒凉的口感,比吃药还管用。如今我哀叹自己年老体弱还带着病,对各种滋味都没了兴趣。看着这些梨,心里始终难以忘怀,想要伸手去拿却又退缩了。在晴朗的屋檐下,中午阳光温暖,我有时还是会想起梨子的滋味,想要咬上一口。可我的牙齿都朽坏了,咬起来太困难,只能拿着梨子把玩,自己苦笑着。
关于作者
宋代 • 李复
李复(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志铭》),字履中,号潏水先生,原籍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因其先人累官关右,遂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同上书《李居士墓志铭》)。与张舜民、李昭玘等为文字交。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五年,摄夏阳令。哲宗元祐、绍圣间历知潞、亳、夔等州。元符二年(一○九九),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经略安抚司机宜文字。徽宗崇宁初,迁直秘阁、熙河转运使。三年(一一○四)知郑、陈二州。四年,改知冀州;秋,除河东转运副使。靖康之难后卒。撰有《潏水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潏水集》附录宋钱端礼撰《书潏水集后》及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四,《宋元学案》卷三一有传。 李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潏水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藏北京图书馆,简称文津阁本)和残存《永乐大典》中李复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