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蒿不为栋,豢豚不成虎。 本非英特姿,虽长何足数。 男儿生堕地,便要立门户。 谢凤炳有毛,羊豹兆于乳。 探根咀其芽,已足知甘苦。 吾党有侯生,高门映东鲁。 翘然出二子,发祥自其祖。 小儿肌骨明,珠光照合浦。 大儿神宇深,崇鼎气象古。 学作四韵诗,已无近俗语。 燃灯夜读书,义颇识其觕。 来客见尽倾,喜叹立如堵。 积庆固有获,力穑刈麰稌。 人知须有成,青云张步武。 惜吾已老矣,异日众必睹。
侯书记二子席上乞诗遂赠
译文:
种植的青蒿成不了栋梁之材,圈养的小猪变不成凶猛的老虎。如果本身就不是那种杰出、有非凡特质的人,即便长大了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男孩子生下来,就要有撑起家门、有所作为的志向。就像谢凤从小便显露出文采,羊豹幼时就有不凡的征兆。探寻植物的根,尝尝它的嫩芽,就足以知道它味道的甘苦。
我们这有位侯先生,他家门第高贵,在鲁东地区很有名望。他出众地培养出两个儿子,这福气是从他们的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小儿子肌肤骨骼清秀,就像合浦的明珠一样光彩照人。大儿子神态深沉,如同古老的大鼎,有一股古朴的气象。
他们学习创作四韵诗,诗句里已经没有那些浅近俗气的话语。夜里点着灯勤奋读书,也能大致理解书中的义理。有客人来见到他们,全都倾心称赞,高兴地感叹着,围得像一堵墙。
积累善德自然会有收获,就像努力耕种能收获麦子和水稻。大家都知道他们日后必定会有所成就,能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可惜我已经老了,不过他们日后的成就大家一定都能看到。
关于作者
宋代 • 李复
李复(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志铭》),字履中,号潏水先生,原籍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因其先人累官关右,遂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同上书《李居士墓志铭》)。与张舜民、李昭玘等为文字交。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五年,摄夏阳令。哲宗元祐、绍圣间历知潞、亳、夔等州。元符二年(一○九九),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经略安抚司机宜文字。徽宗崇宁初,迁直秘阁、熙河转运使。三年(一一○四)知郑、陈二州。四年,改知冀州;秋,除河东转运副使。靖康之难后卒。撰有《潏水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潏水集》附录宋钱端礼撰《书潏水集后》及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四,《宋元学案》卷三一有传。 李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潏水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藏北京图书馆,简称文津阁本)和残存《永乐大典》中李复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