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伏日

太极剖元气,五行均四时。 代谢密循环,母子相挈维。 土散无定位,金德乘火驰。 天刑发杀机,闭藏不敢施。 胚胎势力弱,炽赫畏炎离。 圣人御阴阳,恐侵西极亏。 遇庚防畏祸,用晦将待时。 旷然达生理,燕息潜深思。 马迁纪秦事,德公初置祠。 后世著令典,赐告休百司。 曲学虽拘忌,消长自可推。 岁星东方出,隠迹游天墀。 诙谐动汉帝,割肉蒙酒卮。

译文:

开天辟地时,太极分化出天地间的元气,金、木、水、火、土五行均衡地支配着四季的更迭。 四季的交替如同精密的循环,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就像母子相互扶持维系。 土气分散在四季之中,没有固定的方位,金气趁着火气旺盛之时开始发展。 上天似乎在这个时候发动了肃杀的气机,万物都收敛闭藏,不敢肆意生长。 万物新生的力量此时十分微弱,都畏惧这炎炎烈日的威力。 古代的圣人掌控着阴阳的变化,担心阳气过度旺盛会使西方的阴气受到侵害。 遇到庚日就格外防范可能的灾祸,隐藏自己的锋芒,等待时机的到来。 豁达之人明白生命的道理,会在此时安闲休息,默默深思。 司马迁在史书中记载了秦国的事情,秦德公开始设立祭祀伏日的仪式。 后世将其定为重要的典章制度,朝廷会给官员放假休息。 那些拘泥于琐碎学说的人虽然有很多禁忌,但阴阳的消长变化其实是可以合理推断的。 岁星从东方升起,有时也会隐匿踪迹,在天空中自在游走。 东方朔凭借诙谐幽默打动了汉武帝,得以割肉赏赐,还获得了美酒。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复

李复(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志铭》),字履中,号潏水先生,原籍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因其先人累官关右,遂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同上书《李居士墓志铭》)。与张舜民、李昭玘等为文字交。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五年,摄夏阳令。哲宗元祐、绍圣间历知潞、亳、夔等州。元符二年(一○九九),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经略安抚司机宜文字。徽宗崇宁初,迁直秘阁、熙河转运使。三年(一一○四)知郑、陈二州。四年,改知冀州;秋,除河东转运副使。靖康之难后卒。撰有《潏水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潏水集》附录宋钱端礼撰《书潏水集后》及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四,《宋元学案》卷三一有传。 李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潏水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藏北京图书馆,简称文津阁本)和残存《永乐大典》中李复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