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弹筝峡

悠悠薄洛水,东出弹筝峡。 昔人感秋声,舞跃中音节。 我来跨官马,屡渡随曲折。 水寒石齿涩,鸣调苦悲咽。 应有征人泪,泠然洒清血。 含恨变旧音,冷照关山月。 衮衮东入海,余情流未歇。 掩耳不能听,挥鞭急超越。 穿云望前垒,晚路山雨滑。 去远犹自闻,回肠危欲绝。

译文:

那悠悠流淌的薄洛水,从弹筝峡向东流去。从前有人听到这秋天的流水声,会随着它的节奏欢快起舞。 我骑着官家的马来到这里,多次随着河道的曲折来回渡过这条河。河水寒冷,水底的石头参差不齐,水流的声音苦涩悲咽。 这声音里应该饱含着征人的眼泪,就像清冷的鲜血洒落在地上。它含着怨恨,已经改变了往昔的音调,在清冷的月光下照着关山。 河水滚滚向东流入大海,那无尽的情思也随着水流没有停歇。我捂住耳朵不想再听这悲声,挥动马鞭急忙向前赶路。 穿过云雾遥望前方的营垒,傍晚的路上山雨使得道路湿滑难行。即使已经走得很远了,那悲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我的愁肠都快断了。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复

李复(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志铭》),字履中,号潏水先生,原籍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因其先人累官关右,遂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同上书《李居士墓志铭》)。与张舜民、李昭玘等为文字交。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五年,摄夏阳令。哲宗元祐、绍圣间历知潞、亳、夔等州。元符二年(一○九九),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经略安抚司机宜文字。徽宗崇宁初,迁直秘阁、熙河转运使。三年(一一○四)知郑、陈二州。四年,改知冀州;秋,除河东转运副使。靖康之难后卒。撰有《潏水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潏水集》附录宋钱端礼撰《书潏水集后》及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四,《宋元学案》卷三一有传。 李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潏水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藏北京图书馆,简称文津阁本)和残存《永乐大典》中李复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