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李西台诗帖

古来论书如论马,不看皮毛看筋骨。 赤骥虽瘦神彩骏,骨筋强奇气突兀。 点画筋骨生笔端,昔人小伎不自忽。 用笔临纸如用兵,敌阵深攻横驰突。 水墨淋漓无顾借,锋毫来往轻陵捽。 皂雕苍隼搏秋天,老蜃长蛟结幽窟。 李唐末年天下乱,剑戟纵横文艺缺。 钟王遗法散不传,二百年来更芜没。 卧豪侧管不到纸,狐渡春冰轻窸窣。 寻踪貌影见形似,坐拟前人已超越。 秃尽南山千兔毫,妙绝曾无一毛发。 西台老李得古意,挥洒工夫通怳惚。 昔闻已觉心思启,今见顿使蒙蔽发。 缥襮欲卷更复开,明发临风到华月。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谈论书法就如同谈论马匹一样,不能只看外表的皮毛,而要注重内在的筋骨。就像赤骥这种良马,即便它身形清瘦,可神采依然骏逸非凡,那强健奇异的筋骨中透着一股不凡的气势。 书法中的点画就如同筋骨一般,从笔端自然而生。可不要小瞧了这看似微小的技艺,古人对它可是相当重视。运笔在纸上书写,就如同指挥军队作战一样。要像在敌阵中深入进攻、纵横驰骋、冲锋突击。 在书写时,墨水肆意流淌,不要有丝毫的顾忌与保留,笔锋毫尖往来之间,要轻快地交锋碰撞。这场景就如同皂雕和苍隼在秋天的天空中搏击,又好似老蜃和长蛟在幽深的洞穴中盘结。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文艺也因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钟繇和王羲之遗留下来的书法法则散失了,难以传承,两百多年来,这些古法变得更加荒废湮灭。 如今有些写字的人,握笔姿势不正确,笔锋不能好好地接触纸面,就像狐狸在春天的薄冰上行走,发出轻微细碎的声响,姿态畏缩。他们只是一味地追寻前人的踪迹、模仿外形,自以为形似就觉得已经超越了前人。即便把南山的兔子毛都做成毛笔写秃了,也没有一点精妙的地方。 西台老李的书法却能领悟到古人的意趣,他挥洒笔墨的功夫已达到了一种玄妙恍惚的境界。以前听闻他的书法时,就觉得自己的思路被开启了,如今亲眼见到,顿时让我心中的困惑都消散了。我拿着他的书法作品,想要卷起来却又忍不住再次打开欣赏,直到第二天清晨,迎着微风一直看到明月高悬。
关于作者
宋代华镇

宋会稽人,字安仁,号云溪。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会稽录》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