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十六首 其六

风云起幽朔,霜雪雕松桂。 修竹实不华,猗梧惨憔悴。 江汉凝以沍,醴泉更蒙蔽。 鸾凤何所归,增击真良计。 岐山尽禾黍,九成困惉懘。 鸣矣后佳期,来仪爽幽契。 乌鸢竞腐鼠,仰视惊高逝。 众羽亦可怀,云飞屡回睨。 猗嗟鲁先生,生后唐虞际。 高华虽韡韡,硕果终幽翳。 幅纸下聊城,片言挫秦锐。 铦铓释纷难,未足论明哲。 况复历下谈,微端本柔脆。 时无豪杰士,横议喧𫛸鴂。 春冰薄轻绡,可耐秋阳熭。

译文:

在北方幽朔之地,风云涌起,那霜雪无情地侵蚀着松树和桂树。修长的竹子其实不会开花,美好的梧桐树也凄惨地变得憔悴。 长江和汉水都凝结封冻,甘甜的泉水也被遮蔽掩埋。鸾鸟和凤凰无处可归,奋力高飞实在是良策。岐山如今长满了禾黍,九成台也被困顿和不安所笼罩。凤凰本应欢鸣迎来美好时机,前来呈祥却难以契合那幽微的机缘。 乌鸦和老鹰争抢着腐臭的老鼠,抬头却惊讶于鸾凤高飞远去。其他的鸟儿也值得怀念,鸾凤在云端飞翔时还屡屡回头张望。 可叹那鲁国的先生,生在了并非唐尧虞舜的时代。他虽然才华卓越、光彩照人,就像果实累累般耀眼,但最终还是像硕果被幽深遮蔽一样,才能得不到施展。 他能凭借一封信就拿下聊城,只言片语就能挫败秦国的锐气。他虽能像利刃般解决纷繁的难题,但这还不足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明哲之士。更何况他在历下的言论,其细微的开端本来就显得柔弱脆弱。 当时没有豪杰之士挺身而出,那些杂乱的议论像杜鹃鸟的叫声一样喧嚣。这形势就如同春天的薄冰比轻绡还薄,怎能经受住秋日骄阳的暴晒。
关于作者
宋代华镇

宋会稽人,字安仁,号云溪。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会稽录》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