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真行为天章待制林公跋书云秘府右军书一卷有一龙形真字印故作

龙形真字芸香里,伏日道山聊一启。 媪来鹅去已千年,莫像痴儿收蜡纸。 萧衍老翁食无肉,锦质绣章能独侈。 不知劫火付冤家,却误顽仙求令史。 文皇有金无鉴目,頼取穹官齐押尾。 徐生小黠辨茅簷,不道天真难力致。 晚薄功名归一戏,一奁尤胜三公贵。 牡丹不语人能醉,墨光觉胜朱铅媚。 与身俱生无术治,又染膏肓刘巨济。

译文:

在散发着芸香气味的藏书之处,藏有带着龙形真字印的珍贵书卷。在三伏天里,于集贤殿偶然将它开启一观。 想那当年老妇人卖鹅,王羲之书写《黄庭经》换鹅的故事已然过去千年。可别像那些痴傻小儿一样,只知道收集那些写过字的蜡纸来当作宝贝。 梁武帝萧衍这老翁,生活节俭到吃素没肉吃,却唯独在收藏书法作品上极尽奢华,那些锦质的装裱、华美的题章,彰显着他对书法收藏的热衷。却不知这些藏品遭遇劫火,最终落入冤家之手,还误导了那些痴迷书法的“顽仙”去追求书吏般的技艺。 唐太宗文皇富有钱财却没有真正鉴别书法优劣的眼光,只能依靠高官们在卷尾一同押尾来增添藏品的价值。 徐铉这人有点小聪明,能辨别出像茅檐般质朴的书法韵味,但却不懂得书法的天真之趣难以凭借人力刻意营造。 我晚年看淡了功名,将收藏和品鉴书法当作一种乐趣。这一匣珍贵的书法藏品,比三公的显贵还要令人珍视。 就像牡丹默默不语却能让人沉醉其中,这墨宝散发的光泽,我觉得比那朱粉铅华更具魅力。 我对书法的痴迷与生俱来,无法医治,还把刘巨济也给“传染”得不可救药,让他也像我一样深陷这书法的“膏肓之疾”里了。
关于作者
宋代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