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收画早甚卑,折枝花草首徐熙。 十年之后始闻道,取吾韩戴为神奇。 迩来白首进道奥,学者信有髓与皮。 始知什袭但遮壁,牛马便可裹敝帷。 峨峨太平老寺主,白纱帽首无冠蕤。 武士后列肃大剑,宫女旁侍颦修眉。 神清眸子知寡欲,齿露唇反法定饥。 世人见服似摩诘,不知六朝居士衣。 后人勿辄乱唐突,梁人笔法了可知。 道子见之必再拜,曹卢何物望藩篱。 本当第一品天下,却缘顾笔在涟漪。
刘泾收得子鸾字帖云是右军余恐是陈子鸾薛绍彭亦云六朝书又得像余时在涟漪答以诗云
译文:
### 诗歌大意
刘郎(刘泾)早年收画的眼光颇为低下,最看重徐熙画的折枝花草这类作品。过了十年之后,他才开始领悟到艺术的真谛,转而觉得我收藏的韩幹、戴嵩的画作神奇不凡。
近来他已白发苍苍,对艺术之道有了更深刻的领悟,这也让学画之人明白艺术有精髓与皮毛之分。他这才明白,以前那些被他层层珍藏的画作,不过只能用来遮挡墙壁;就如同牛马之皮,只能用来包裹破帷幕,并无太大价值。
那幅画里有一位高大威严的太平老寺主,头戴白纱帽,帽上没有装饰的冠缨。身后站立着一列神情肃穆、手持大剑的武士,旁边侍奉着眉头微蹙、眉形修长的宫女。老寺主神情清逸,从他的眼眸能看出他清心寡欲;牙齿外露、嘴唇后缩,从面相看应是严守戒律而食素的模样。世人看到老寺主的服饰,觉得像王维所画人物的穿着,却不知道这是六朝居士的服饰。
后世之人不要轻易对这幅画胡乱评说、冒犯,从画中能清晰看出梁代人的笔法特征。就算是画圣吴道子见了这幅画,也必定会恭敬下拜;曹仲达和卢棱伽这两位画家又算什么呢,他们的水平远不及这幅画所展现的境界。
这幅画本应当位列天下第一,只可惜因为顾恺之的画作收藏在涟漪,所以只能屈居其后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