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中作四首 其一

文物燕人士,衣冠汉典仪。 举知缯絮好,深厌血毛非。 形势今犹古,规模夏变夷。 谁言无上策,会是有天时。

译文:

这首诗大概意思是: 在这北方之地,燕地的人士其实很崇尚中原的文化和典章制度,他们的衣冠礼仪也都遵循着汉朝流传下来的典章规范。 大家都知道中原地区的丝绸棉絮质量很好,而对于那些血腥、原始的祭祀习俗(血毛,指以牲血涂祭或带毛的生牲祭祀,代表北方少数民族一些原始习俗)深感厌恶。 如今这局势和古时其实是相似的,整体的发展趋势是中原先进的文化在逐渐改变着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状况。 谁说没有应对当前局面的好策略呢,时机到了,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关于作者
宋代刘跂

刘跂,字斯立,时称学易先生,东光(今属河北)人。挚子。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释褐亳州教授。哲宗元祐初,移曹州教授。历雄州防御推官,知彭泽、管城、蕲水县。以其父为御史中丞,不得仕朝官。绍圣初,又因其父入党籍,牵连免官。徽宗立始复官,卒于政和末,官终朝奉郎。有《学易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事见《宋史》卷三四○《刘挚传》。刘跂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学易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