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大人正月十四日作

端闱夜许都人望,红繖亭亭坐南向。 烛龙影落陆海中,广乐声在钧天上。 华严宝藏光景出,双鸾飞下蓬莱嶂。 大平天子千万岁,呼舞共作嵩山唱。 小臣踯躅百寮底,未许外班陪末行。 今来沦落一何极,山城装点成穷相。 苦吟漫欲酬节物,拥膝句作酸寒状。 搜抉浑如饵毒药,畏缩更似藏私酿。 诗成竟亦勿交涉,欲取楼兰经乐浪。 典衣聊复沽市酒,一饮径醉成昏忘。 黄昏陋巷灯火绝,守把不费城门将。 岂不见人生懽乐易生悲,惟有静默长无量。

译文:

在宫廷的正门前,夜晚允许都城的百姓瞻仰,那红色的伞盖高高地矗立着,端坐着面向南方。 如烛龙般闪耀的灯光影子映照在陆地和海洋之上(形容灯火辉煌),宏大美妙的音乐声仿佛从天上的钧天传来。 像华严经中所描述的宝藏一般的绚烂景象纷纷展现出来,一对鸾鸟仿佛从蓬莱仙山的峰峦间飞落而下。 祝愿太平盛世的天子万寿无疆,人们欢呼起舞,一同唱起歌颂盛世的歌谣。 我这小臣在众多官员中徘徊不前,连在外朝的行列末尾陪侍都没有资格。 如今我沦落到了这般田地,处境极为糟糕,这山城的景象也显得如此寒酸。 我苦苦吟诗,本想应和这节日的景象,可抱着膝盖吟出的诗句却尽显酸寒之态。 构思诗句就像服食毒药一样痛苦,畏缩不前又好似隐藏私酿的美酒不敢示人。 诗写成了也没有什么意义,就像想要去攻打楼兰却要远渡乐浪(形容目标遥远难以实现)。 我典当衣服换钱去集市买酒,一口气喝得酩酊大醉,陷入昏沉遗忘的状态。 黄昏时分,这简陋的小巷里灯火熄灭,都不用城门的守卫来把守。 难道没看到人生欢乐的时候容易生出悲伤之情吗?唯有保持静默才能长久平安啊。
关于作者
宋代刘跂

刘跂,字斯立,时称学易先生,东光(今属河北)人。挚子。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释褐亳州教授。哲宗元祐初,移曹州教授。历雄州防御推官,知彭泽、管城、蕲水县。以其父为御史中丞,不得仕朝官。绍圣初,又因其父入党籍,牵连免官。徽宗立始复官,卒于政和末,官终朝奉郎。有《学易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事见《宋史》卷三四○《刘挚传》。刘跂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学易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