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尹迁介叔 其八

鸱夷笑井瓶,同是意匠作。 拘方等归尽,放意差独乐。 往时二千石,天子偿负博。 彼视淑德侯,何堪贮糟粕。

译文:

这首诗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豁达超脱的处世态度以及对不同人生境界的看法,以下是逐句翻译: ### 首联:“鸱夷笑井瓶,同是意匠作。” - 鸱夷嘲笑井瓶,可它们其实都是由匠人精心制作出来的东西。“鸱夷”一般指皮制的口袋,常用来装酒;“井瓶”就是打水用的瓶子。这里以这两种器物来打比方,鸱夷看似自由潇洒,而井瓶则被固定在井边,鸱夷对井瓶的嘲笑其实也暗示着不同的生活状态和视角。 ### 颔联:“拘方等归尽,放意差独乐。” - 那些拘泥于规矩、条条框框生活的人,最终都会走向生命的尽头。而能够放纵心意、豁达洒脱生活的人,相对来说能独自享受更多的快乐。“拘方”就是受规矩束缚,“等归尽”意思是同样都会走向生命的终结;“放意”就是放开自己的心意,“差独乐”指稍微能独自享受快乐。 ### 颈联:“往时二千石,天子偿负博。” - 过去那些俸禄达到二千石的高官,他们就像是天子用来偿还赌债的筹码。“二千石”在古代是高级官员的俸禄等级,这里指代高官显贵。“偿负博”形象地把这些高官比作天子用来偿还赌债的东西,暗示他们虽然地位高,但其实也是被权势所左右的工具。 ### 尾联:“彼视淑德侯,何堪贮糟粕。” - 在他们(前面提到的高官)眼里,淑德侯这样的人,连装糟粕都不配。“淑德侯”可能是一个品德高尚但地位或许不如那些高官的人。这句诗进一步通过对比,表达出对那些只看重权势地位,而轻视品德高尚之人的批判。
关于作者
宋代刘跂

刘跂,字斯立,时称学易先生,东光(今属河北)人。挚子。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释褐亳州教授。哲宗元祐初,移曹州教授。历雄州防御推官,知彭泽、管城、蕲水县。以其父为御史中丞,不得仕朝官。绍圣初,又因其父入党籍,牵连免官。徽宗立始复官,卒于政和末,官终朝奉郎。有《学易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事见《宋史》卷三四○《刘挚传》。刘跂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学易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