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堂

雁柱鸾弦十有三,南山安石位岩岩。 逡巡奏罢金縢曲,堂上沾襟叹不凡。

译文:

十三根弦的古筝排列得如同大雁飞行的队列,装饰精美的琴弦仿佛鸾鸟的羽毛般华丽。在这弹奏的地方,就像那身居高位、有着崇高地位的东晋名相谢安(号安石)一样威严庄重。 弹奏者不慌不忙地演奏完了那首《金縢》曲,曲声悠扬婉转、动人心弦。曲终之后,堂上聆听的人都感动得泪水沾湿了衣襟,纷纷感叹这演奏实在是不同凡响。
关于作者
宋代杨备

杨备,字修之,建平(今安徽郎溪)人(《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四一谓系亿之弟,但亿为福建浦城人,籍贯不一,俟考)。仁宗天圣中知长溪县,明道初知华亭县,因爱姑苏风物,遂家吴中。庆历中以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吴都文粹》卷一○、《景定建康志》卷四九《儒雅传》)。杨备尝效白居易体作《我爱姑苏好》十章,又作《姑苏百题》、《金陵览古百题》,各注其事于题下,成集行世,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四一有杨备《萝轩外集》一卷,存诗十七首。卷三六一又有杨修题咏金陵的《六朝事迹杂咏》三十八首,其中七首与《萝轩外集》所收相同。查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光绪十三年宝章阁仿宋绍兴府学十四卷刊本,可知《六朝事迹杂咏》系从《六朝事迹编类》中辑出,杨修实为杨修之之误。 杨备诗,今从《吴郡志》、《吴都文粹》、《六朝事迹编类》、《景定建康志》等书中共录一百一十五首,编为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