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二首 其二

寒风易水已成悲,亡国何人见黍离。 枉是荆王疑美璞,更令杨子怨多歧。 胡笳暮应三挝鼓,楚舞春临百子池。 未抵索居愁翠被,圆荷清晓露淋漓。

译文:

在那寒风吹拂的易水河畔,往昔荆轲刺秦的故事早已让人悲叹不已,可如今国家灭亡,又有谁能像《黍离》作者那样,为亡国而悲吟呢? 楚国人卞和抱着美玉般的璞石献给楚王,却无端地被楚王怀疑,落得个凄惨下场;战国时杨朱也因歧路众多而不知何去何从而悲叹。 黄昏时分,胡笳声伴随着三通鼓响,那声音仿佛带着无尽的哀愁;春天里,舞者在百子池边跳起楚舞,看似热闹却也透着几分落寞。 然而这些都比不上独居之人,在翠被之下所承受的忧愁。清晨时分,那圆圆的荷叶上,还滚动着淋漓的露珠,仿佛是独居人伤心的泪水啊。
关于作者
宋代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