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经惣持大师致宗之泗上礼塔

早传心印得衣珠,不学声闻证有余。 犀柄屡登三殿讲,琅函新译五天书。 莲华塔下焚香去,竹箭波间解缆初。 随顺世缘无所住,经行宴坐自如如。

译文:

这位译经惣持大师致宗,很早便领悟了佛法的精髓,得到了如同珍贵衣珠般的佛法真谛,他并不像那些仅追求个人解脱的声闻乘修行者,去求证那有余涅槃之境。 他手持犀角柄的拂尘,多次登上宫廷三殿为众人讲解佛法,还新翻译了来自印度(五天,古印度的别称)的梵文经典。 如今,他前往泗上的莲华塔下焚香礼拜,刚刚在那如竹箭般奔腾的水波间解开船缆出发。 他能随顺着世间的因缘流转,却又不执着于任何事物,无论是在经行(佛教修行方式,即来回行走)之时,还是宴坐(安静打坐)之际,都能自在安然、心无挂碍。
关于作者
宋代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