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砚

磊磊涧中石,成形本一拳。 墨池遗号古,笔阵用功偏。 得在燕台侧,采从昆岫巅。 剖非藏赵璧,炼合补娲天。 偶自他山上,来参绛帐前。 光荣登玉案,挥洒助花牋。 注水蟾蜍滴,题诗玳瑁筵。 如何班定远,发愤便轻捐。

译文:

在那山涧之中,有许多石头错落堆积,而这方石砚原本不过是拳头大小的一块石头。 它带着“墨池”这样古老的名号,似乎见证了往昔文人在笔墨之间排兵布阵般的书写与创作,且人们在它上面用心研磨、书写的时间也特别久。 它有幸被放置在燕台之侧,其石材是从昆仑山的山巅采来的。它被雕琢成砚台,并非像和氏璧那样被藏起来,而是应该像女娲补天所用的石头一样,有着独特的功用。 它偶然从其他山上被开采而来,来到了讲学的绛帐之前。它无比光荣地被摆放在精美的书案之上,助力文人在花笺上尽情挥洒笔墨。 人们用蟾蜍形状的水滴往它里面注水,在玳瑁装饰的筵席上用它来题诗。可为何像班定远(班超)那样,发愤之下就轻易放弃了笔墨生涯去投笔从戎呢?
关于作者
宋代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