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车食于学官吏或以为不可欲罢去之太守不听礼遇如初感之而作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废。 贤哉黄次公,鉴裁实精诣。 殷勤谢督邮,此丞乃廉吏。 重听庸何伤,善助无失意。 古人骨已朽,来者复谁继。 仲车天下士,固非许丞类。 至行通神明,问学有根柢。 若充老更聘,自革风俗弊。 太守前已闻,粟帛俄见赐。 奈何少年子,辄效督邮事。 道丧贤哲穷,闻之为流涕。 人心如其面,难以一律揆。 所望在次公,督邮何足议。

译文:

### 译文 西汉时许县县丞年老又耳聋,督邮便禀报上司,想要罢免他。 贤明的黄次公(黄霸),他的鉴别评判实在是精准高明。 他诚恳地感谢督邮的告知,说这位县丞是廉洁的官吏。 耳朵有点背又有什么妨碍呢,他能很好地辅助政务,没有什么让我不满意的地方。 古代贤人的尸骨早已腐朽,后来又有谁能继承他们的风范呢? 徐仲车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本来就不是许县县丞那种普通人物可比的。 他的高尚品行能通达神明,学问也有深厚的根基。 如果让他能一直任职并加以重用,自然能革除社会风俗中的弊病。 太守此前就听闻了他的贤名,不久就赏赐给他粮食和布帛。 可为什么那些年少无知的人,竟然效仿当年的督邮行事呢? 如今道德沦丧,贤哲之人困厄不得志,听到这样的事我忍不住流泪。 人心就如同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很难用一种标准去衡量。 我们所期望的是能有像黄次公那样贤明的人,区区督邮之流又哪里值得去议论呢。 ### 注释 这首诗是秦观为徐仲车而作。当时徐仲车在学府任职,一些官吏认为不合适,想罢免他,但太守不听从,依旧礼遇他。秦观有感于此创作此诗,以西汉黄霸维护许县县丞之事来类比当下,表达对贤才应受重用的期望和对世俗偏见的不满。
关于作者
宋代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