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保宁

西湖环岸皆招提,楼阁晦明如卧披。 保宁复在最佳处,水光四合无端倪。 车尘不来马足断,时有海月相因依。 上人弱龄已隶此,心目所证惟瑰琦。 白玉芙蓉出清沼,天然不受缁尘扰。 坐客一语不入意,目如明星视飞鸟。 冠切云兮佩玉难,上人顾之真等闲。 应缘聊入人间世,兴尽却归湖上山。 伊余久欲窥禹穴,矧今仲父官东越。 行挽秋风入剡溪,为君先醉西湖月。

译文:

西湖四周的岸边全是佛寺,那楼阁随着天色明暗变化,就好像一幅展开又时而半掩的画卷。保宁寺又处在这西湖最美的地方,湖水波光在四周汇聚,一眼望不到边际。这里没有车马扬起的灰尘,也没有行人来来往往的足迹,时不时会有海上明月与它相互依偎。 这位僧人年纪轻轻就已在此修行,他心目之中所感悟、所见证的都是美好珍贵的东西。他就像从清澈池塘里长出的白玉芙蓉,天生就不沾染世俗的尘埃。要是有座中客人说的话不合他的心意,他的眼睛就像明亮的星星,径直望向空中的飞鸟,毫不理会。他头戴高冠,身佩美玉,可他自己却把这些看得平平常常。 他大概是因缘际会才来到这人间俗世,等到兴致尽了便又回到西湖边的山上。我很久之前就想去探寻禹穴,何况如今我的叔父在东越任职。我打算趁着秋风启程前往剡溪,到时候先为你沉醉在西湖的月色之中。
关于作者
宋代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