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代杨应之判官归洛

借问杨夫子,还家洛浦春。 两为黄绶吏,双健白头亲。 乌帽斜欹面,斑衣稳称身。 鹊灵方报喜,龟梦久方神。 高卧今贤相,居闲旧老臣。 上堂从隠几,侍坐好书绅。 存没空怀感,交游素耐贫。 先生坟上泪,御史甑中尘。 嵩顶饶穿屐,伊流惯幅巾。 直弦歌太尉,曲学笑平津。 自滞心元懒,偷闲味却真。 折腰陶靖节,散发屈灵均。 王屋风鸣籁,龙门月漾银。 白芽烹涧水,绿笋当江莼。 折鹿诸儒喜,骑馿大尹嗔。 赠人袍已弊,赊酒券常新。 小子元疏放,忘归任屈伸。 马肝嗟屡食,犬吠脱无因。 文史惭方朔,形骸谢伯伦。 耻同珠履客,宁作醉乡人。 瓜熟叨为代,情亲愿卜邻。 乞牋金踯躅,试研玉麒麟。 祖道无供帐,停车有吐茵。 心胸两倾倒,𫐖轕动星辰。

译文:

我忍不住问杨夫子:您这是要趁着洛水之畔的春光回家乡去啦。 您两次担任低级官职,可您那白发双亲身体还都硬朗康健。 您戴着乌帽,微微倾斜地搭在脸上,穿着那五彩斑斓的戏衣,显得十分合身。 喜鹊灵验地报着喜讯,龟壳占卜的梦境长久以来都神奇灵验。 如今贤明的宰相高枕无忧地安卧,那些退休的老臣们闲居在家。 您回到家,在堂上凭靠着几案休息,陪父母坐着的时候还把有益的话记在衣带上。 生死无常,让人心中满是感慨,您与友人交往向来安于贫困。 想起先生坟上洒下的泪水,还有御史甑中的灰尘(可能暗指生活清苦)。 您在嵩山之顶习惯穿着木屐四处游玩,在伊水河畔常常戴着幅巾悠然漫步。 您就像那正直的弦歌者,能赢得太尉的欣赏,对那些曲意逢迎的学问,您会像嘲笑平津侯那样嗤之以鼻。 我自己长久滞留此地,内心本就慵懒,偶尔偷得闲暇,反而品出了生活的真谛。 我有时像陶渊明那样不愿折腰事权贵,有时又像屈原那样放任不羁。 王屋山上风声如天籁鸣响,龙门的月色如银波荡漾。 用山涧的水烹煮白芽茶,把绿笋当作江中的莼菜品尝。 您得到儒者们的认可,大家就像看到折取麋鹿那样欣喜;可大尹却对您不满,就像看到骑驴的您而生气。 您赠给别人的袍子都破旧了,赊酒的票据却常常更新。 我这人向来疏阔放任,忘了归期,任凭命运的屈伸变化。 可惜我多次像误食马肝一样,因为不恰当的行为惹来麻烦,又像狗无端吠叫一样,不知缘由地遭遇困境。 在文史方面我比不上东方朔,在放浪形骸上我也不及刘伯伦。 我耻于和那些穿着华丽珠履的宾客为伍,宁愿做个沉醉不醒的乡野之人。 如今瓜熟蒂落,我得以接替您的职位,因为情谊深厚,我真希望能与您结为邻居。 我向您讨要金踯躅花笺,试着研磨玉麒麟形状的砚台。 我们的饯别没有奢华的供帐,停车处倒有像陈遵那样不拘小节而吐下的酒渍。 我们彼此心胸坦诚相待,这份情谊动荡得仿佛能搅扰星辰。
关于作者
宋代毕仲游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后与兄仲衍同举进士。历霍丘、柘城主簿,知罗山、长水县。哲宗元祐初,除军器监丞,改卫尉寺丞。召试学士院,同试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除开封府推官,出为河北西路、河东路提点刑狱。召权礼部郎中,又出为秦凤路、永兴路提点刑狱,改知耀州,因苏轼党狱调知阆州。徽宗即位,迁利州路提点刑狱,改知郑州、郓州。在淮南转运副使任上入元祐党籍,降监嵩山中岳庙。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台,提举南京鸿庆宫,致仕。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有《西台集》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以为“亦几几乎还其旧矣”。事见宋陈恬《西台毕仲游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宋史》卷二八一有传。毕仲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