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观前辈,河汾出异人。 擎天为柱石,盖代服经纶。 早岁登黄阁,群公会紫宸。 指挥平大盗,咳唾福生民。 契合由天意,威行静塞尘。 饱闻鸣𬸚𬸦,久已画麒麟。 阴德归宗社,昌言启圣神。 功成绝能口,道在不谋身。 自昔规模定,于今风俗淳。 立廷山不动,容物海无津。 文力挥南斗,台光拱北宸。 英姿元岌嶪,雄略只逡巡。 慷慨遗轩冕,光华被缙绅。 十年三册命,四海一师臣。 贵极多齐物,名高却任真。 气完神洒落,骨老石嶙峋。 正殿需云合,初筵醴酒淳。 异恩非故事,全美劝朝伦。 高卧鹓鸿集,忘怀鸟雀驯。 鬻熊心益壮,尚父德逾新。 行色严舟御,荣光照席珍。 二疏翻小节,九老尽佳宾。 坐上文章士,田间道义邻。 曹刘不难致,园绮会相亲。 颖脱居尘外,逍遥占水滨。 孔光灵寿杖,山简接䍠巾。 贱子登门晚,微官侍坐频。 倦游心落拓,多难骨酸辛。 怀古悲寥廓,低颜任屈伸。 邹裾羞扫地,墨突自营薪。 饿死犹思洛,当年偶过秦。 填沟知幸免,弹铗更何因。 宦况淳于贱,交情鲍叔贫。 废书顽度日,逃饮病酬春。 请谒衣冠弊,留连体貌均。 不堪名碌碌,尚辱诲谆谆。 器小甘无用,词繁耻重陈。 彩衣围鹤氅,寿酒吹鱼鳞。 江海新归计,乾坤旧化均。 终篇怀感激,肝胆觉轮囷。
送太师潞国文公致仕赴阙朝觐归洛
译文:
### 开头总述功绩与身份
看前辈们所成就的事业,在河汾之地曾走出过非凡的人物。您就如同擎天的柱石,经天纬地的才能令世人钦佩叹服。
### 早年仕途与功绩
早年您就登上宰相之位,众多官员齐聚紫宸殿一同朝拜。您指挥若定,平定了大盗之乱,只需片言只语就能造福百姓。您与君主的契合是天意使然,您的威名远扬,让边塞的烟尘都为之平静。大家早就听闻您如𬸚𬸦般高洁的声名,您的画像也早已被绘在麒麟阁上。
### 品德与影响力
您积累的阴德惠及国家,正直的言论启发圣明的君主。功成名就之后,您绝口不提自己的功劳,坚守道义而不谋求自身私利。从过去开始您就规划好了国家的发展,到如今社会风俗变得淳朴。您站在朝堂之上稳如泰山,心胸宽广如同大海般没有边际。您的文才能够挥动南斗星,您的官位尊荣如同众星拱卫北极星。
### 英姿与雄略
您英姿飒爽、气势巍峨,雄才大略却不张扬。您慷慨地舍弃了高官厚禄,您的荣耀却照耀着士大夫们。十年间三次接受册命,您是四海之内众人敬仰的师长。您地位极其尊贵却能平等对待万物,声名远扬却依然保持本真。您元气充沛、神情洒脱,风骨硬朗好似嶙峋的山石。
### 朝廷恩遇
正殿之上正需要您如云雾聚合般的才智,初设的筵席上美酒醇厚。特殊的恩宠并非以往惯例,您完美的品行可以劝勉朝廷中的官员。您隐居在家,贤才们纷纷聚集,您心怀旷达,连鸟雀都与您亲近驯服。您如同鬻熊一般雄心壮志,如同尚父姜子牙一样德行常新。
### 归洛之行
您此次归洛,出行的船只整齐严整,荣耀的光彩如同席上的珍宝般耀眼。汉代的疏广、疏受辞官归乡的事迹与之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唐代的九老会成员都可以成为您的佳宾。您身边会有像曹植、刘桢那样的文章之士,田间也会有秉持道义的邻居。像曹植、刘桢这样的人才不难招致,商山四皓般的隐士也会与您亲近。
### 潇洒姿态
您超凡脱俗置身尘世之外,逍遥自在地居住在水边。您手持着如同孔光所用的灵寿杖,头戴像山简所戴的接䍠巾。
### 作者自述
我很晚才得以登门拜访您,虽然官职卑微却能多次陪侍在您身边。我厌倦了四处漂泊的游宦生涯,心境落寞,经历了诸多艰难困苦,身体和内心都满是酸楚。我缅怀古人,感叹世事的寂寥空旷,只能低头忍受生活的屈伸变化。我羞于像邹阳那样失意落魄,只能像墨家弟子一样忙碌地自营生计。我就算饿死也思念着洛阳,当年偶然经过秦地。我知道自己能免于填尸沟壑之难,也就没有了像冯谖那样弹铗抱怨的理由。
### 自谦与感激
我为官的境遇如同淳于髡般低贱,与您的交情如同鲍叔牙对管仲那样虽贫却真诚。我荒废书籍,浑浑噩噩地度日,因病推辞春日的宴饮。我去拜见您时衣衫破旧,您却始终以礼相待。我实在惭愧自己碌碌无为,却还承蒙您的谆谆教诲。我自知才识浅薄,甘愿无用,也耻于再用繁冗的言辞表达。
### 结尾祝愿与感恩
想象着您身着鹤氅,周围围绕着身着彩衣的家人,人们为您举杯祝寿,酒面泛起鱼鳞般的波纹。您此番回归江海开启新的生活,这也是天地间旧日的教化使然。写完这首诗,我心中满是感激,肝胆好似盘绕的树木,感慨万千。
关于作者
宋代 • 毕仲游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后与兄仲衍同举进士。历霍丘、柘城主簿,知罗山、长水县。哲宗元祐初,除军器监丞,改卫尉寺丞。召试学士院,同试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除开封府推官,出为河北西路、河东路提点刑狱。召权礼部郎中,又出为秦凤路、永兴路提点刑狱,改知耀州,因苏轼党狱调知阆州。徽宗即位,迁利州路提点刑狱,改知郑州、郓州。在淮南转运副使任上入元祐党籍,降监嵩山中岳庙。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台,提举南京鸿庆宫,致仕。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有《西台集》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以为“亦几几乎还其旧矣”。事见宋陈恬《西台毕仲游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宋史》卷二八一有传。毕仲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