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德孺使辽

都门冠盖如云多,马头匼匝金盘陀。 平明三节出城去,使华已过桑干河。 桑干地寒毡作屋,冰霜满野飞鸿鹄。 道旁箫鼓动地迎,铁面蕃儿皆拭目。 金玦装成宝刀利,银鞍半露貂裘燠。 日高宾馆驻前旌,馈客往来随酪粥。 河间未弛新亭障,山后犹存旧风俗。 幽燕妇女白如脂,露面来觇汉冠服。 边风吹雪罨毡城,毡城在处为屯营。 黄沙行尽到靴淀,新年下马单于庭。 庭中之人识汉事,而公赫赫传家声。 君臣把酒重相劝,知有从来忠孝名。 好言天子神圣武,际天接地皆王土。 桑麻万里富中原,制作千年还太古。 白日亲观丹凤翔,黄河近报神鱼舞。 不须铁甲屯大荒,坐见长城倚天宇。 况君总发怀刚肠,往年司直中书堂。 单骑走马绝瀚海,而今复使天一方。 平时出入虽故事,男儿举足安可量。 鄙人再拜赠公语,北边射猎云雪冈。 平安烽火三万日,羽林超距闲金汤。 年年蕃马输汉地,后车碨礧牵玄黄。 愿持成效献天子,归来跃出尚书郎。 归来跃出尚书郎,锵金鸣玉趋明光。

译文:

京城的城门处,达官显贵多得像云一样聚集,马匹周围簇拥着装饰华丽、金光闪闪的人群。天刚亮,范德孺手持代表使节身份的符节出城而去,他这代表国家荣光的队伍很快就越过了桑干河。 桑干河一带气候寒冷,人们用毡子搭成房屋居住,冰霜布满了原野,只有鸿雁和天鹅在空中飞翔。道路两旁箫鼓喧天,声音震动大地,当地的契丹人都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位来自宋朝的使者。 范德孺身上佩带着用金玦装饰的锋利宝刀,银色的马鞍半露在外,身上穿着暖和的貂皮大衣。太阳升高的时候,使节队伍在宾馆前停下,前来送食物的人来来往往,送来的都是奶酪和粥等食物。 河间地区的新防御工事还没有松懈,山后地区仍然保留着过去的风俗。幽燕一带的妇女皮肤白皙如脂,她们毫不遮掩地露面,偷偷打量着使者所穿的宋朝服饰。 边疆的风吹着雪,覆盖了用毡子搭建的城池,这些毡城到处都是屯兵的营地。沿着黄沙漫漫的道路一直走,就到了靴淀,新年的时候,范德孺下马走进了辽国的单于庭。 单于庭里的人了解一些中原的事情,而范德孺显赫的家族名声更是远近皆知。辽国的君臣和范德孺把酒言欢,互相劝酒,他们都知道范家世代都有忠孝的美名。 范德孺向他们好好讲述当今天子圣明威武,天子的领土广阔无垠,连接着天地。中原地区万里桑麻生长,一片富足景象,礼仪制度传承千年,仿佛回到了上古的太平盛世。朝廷就像有吉祥的丹凤在白日里飞翔,黄河也传来神鱼欢舞的祥瑞之兆。根本不需要在边疆荒远之地屯驻铁甲军队,就能看到宋朝的声威如同长城一般高耸入云。 况且范德孺年少时就心怀刚正的气节,往年还在中书堂担任司直之职。他曾单枪匹马穿越浩瀚的沙漠,如今又出使到遥远的地方。虽然平时的出使活动是惯例之事,但男儿的作为又哪里能够限量呢。 我恭敬地向您拜别并送上这些话语,如今北边的人们在云雪冈一带射猎。边疆已经有很长时间平安无事,烽火都很久没有燃起,禁军士兵们在边关悠闲地进行各种军事训练,关隘固若金汤。 每年辽国的马匹都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宋朝,后面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满载着各种毛色的马匹。希望您带着出使的成效回去献给天子,归来之后能够得到晋升,成为尚书郎。等您成为尚书郎之后,身佩金玉,脚步铿锵地走向明光殿。
关于作者
宋代毕仲游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后与兄仲衍同举进士。历霍丘、柘城主簿,知罗山、长水县。哲宗元祐初,除军器监丞,改卫尉寺丞。召试学士院,同试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除开封府推官,出为河北西路、河东路提点刑狱。召权礼部郎中,又出为秦凤路、永兴路提点刑狱,改知耀州,因苏轼党狱调知阆州。徽宗即位,迁利州路提点刑狱,改知郑州、郓州。在淮南转运副使任上入元祐党籍,降监嵩山中岳庙。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台,提举南京鸿庆宫,致仕。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有《西台集》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以为“亦几几乎还其旧矣”。事见宋陈恬《西台毕仲游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宋史》卷二八一有传。毕仲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