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州女儿年十七,身在风尘如在室。 红腮绿领巧相宜,露浥海棠娇滴沥。 态浓意远画不尽,对客无言却真实。 济阴县令为留连,樽俎相逢复相失。 我读古人书,又爱斯人美。 既未能忘情,亦未能忘礼。 以情败礼礼之贼,以礼约情情有止。 上不与汝碍崆峒之山,下不与汝隔沧浪之水。 无山无水有城市,咫尺青楼三万里。 东家酒香喷兰芷,对客醉歌而已矣。 君不见鲁国有男子,拒户不开宁老死。
济阴
译文:
在东州有个十七岁的姑娘,她虽然身处风尘之地,却有着如同深闺女子般的贞洁品行。
她那红润的脸颊与乌黑的秀发搭配得恰到好处,就像被露水滋润过的海棠花,娇艳欲滴。她姿态柔美、情意幽远,就算是画师也难以将她的美完全描绘出来。她面对客人时默默无言,却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济阴县令对她十分留恋,两人在酒宴上相遇,却又很快分别。
我平日里研读古人的书籍,也喜爱这姑娘的美貌。我既无法忘却心中对她的那份情感,也不能忘记为人处世应遵循的礼仪。如果因为情感而破坏了礼仪,那就是礼仪的破坏者;而用礼仪来约束情感,情感才会有所节制。
从上面说,我不会像崆峒山那样阻挡你前行;从下面讲,我也不会像沧浪水那样隔开你。可是,虽没有高山和大水的阻隔,却有这城市横在中间。那近在咫尺的青楼,此刻却像是远在三万里之外。
东家飘出的酒香混合着兰芷的香气扑鼻而来,我只能对着客人醉酒放歌罢了。你难道没听说过鲁国那个守礼的男子吗?他为了坚守礼仪,拒绝开门接纳女子,宁愿老死也不违背礼数。
关于作者
宋代 • 毕仲游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后与兄仲衍同举进士。历霍丘、柘城主簿,知罗山、长水县。哲宗元祐初,除军器监丞,改卫尉寺丞。召试学士院,同试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除开封府推官,出为河北西路、河东路提点刑狱。召权礼部郎中,又出为秦凤路、永兴路提点刑狱,改知耀州,因苏轼党狱调知阆州。徽宗即位,迁利州路提点刑狱,改知郑州、郓州。在淮南转运副使任上入元祐党籍,降监嵩山中岳庙。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台,提举南京鸿庆宫,致仕。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有《西台集》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以为“亦几几乎还其旧矣”。事见宋陈恬《西台毕仲游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宋史》卷二八一有传。毕仲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