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背西墉,有居惟蔀室。 川原在其外,指掌千里隔。 李侯富天巧,凿壁盗山色。 清风洒面至,竹荫横西北。 坐令方丈地,万古遗胜迹。 管氏南州来,谓侯有静德。 朱轮走岐路,夫子驾牛轭。 权门聚冠盖,夫子偃空壁。 甘贫分始定,乐道心乃得。 自怪尘土人,兹焉憩行役。 欲为居士操,声淡不可识。 欲学幽人吟,词野不可易。 忘怀古今混,问道乾坤窄。 此意竟如何,青灯夜方寂。
静胜轩
译文:
### 翻译
官员居住的地方背靠着西边的城墙,那居住的不过是个简陋的小屋子。
山川平原在屋子外面,可就像远在千里之外,只能心里想想而难以亲近。
李侯富有天然的巧思,在墙壁上凿开窗户,把外面的山色“偷”进屋内。
清凉的风拂面而来,竹子的影子横斜在西北方向。
这使得这小小的一方之地,留下了万古都值得称道的胜景。
管氏从南方而来,说李侯有宁静淡泊的品德。
达官贵人坐着华丽的车子在岔路上奔走钻营,而李侯却驾着牛车,安于淡泊。
权贵之门聚集着达官显贵,而李侯却静静地躺在空荡荡的屋子里。
甘于贫穷,他的本分才算确定;乐于践行正道,他的心才算有所归依。
我惊讶于自己这个在尘世中奔波的人,竟能在此处停下疲惫的脚步稍作休息。
我想要创作像居士那样高雅的琴曲,可那声音太过淡雅,难以捉摸。
我想要学习幽人那样吟诗,可词句又太过粗野,难以改好。
忘却了古今的界限,感觉天地都变得狭窄了。
这种心境究竟是怎样的呢?只有在这青灯相伴的寂静夜里,才能慢慢去体会。
### 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毕仲游为“静胜轩”所写。开篇描绘轩居简陋且与外界山川阻隔的状况,接着夸赞李侯凿壁借景的巧思,使小屋有了胜景。随后通过与达官贵人对比,突出李侯甘于贫穷、乐道守静的品德。诗人自感身为尘世奔波之人,在此处得到休憩,想要效仿高雅却力有不逮,最后在青灯夜寂中体会那种忘却古今、问道乾坤的心境,表达了对李侯宁静淡泊生活的赞赏和向往。
关于作者
宋代 • 毕仲游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后与兄仲衍同举进士。历霍丘、柘城主簿,知罗山、长水县。哲宗元祐初,除军器监丞,改卫尉寺丞。召试学士院,同试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除开封府推官,出为河北西路、河东路提点刑狱。召权礼部郎中,又出为秦凤路、永兴路提点刑狱,改知耀州,因苏轼党狱调知阆州。徽宗即位,迁利州路提点刑狱,改知郑州、郓州。在淮南转运副使任上入元祐党籍,降监嵩山中岳庙。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台,提举南京鸿庆宫,致仕。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有《西台集》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以为“亦几几乎还其旧矣”。事见宋陈恬《西台毕仲游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宋史》卷二八一有传。毕仲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