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携俯清流,自适固闲燕。 深行岂不好,路远怯萦转。 撑舟上孤渚,星月灿水面。 目力不自收,随波起花眩。 谁家种禾黍,绿色压秋甸。 树密云更深,云昏山不见。 杯盘任狼籍,起坐有余恋。 幸偶东山儒,况逢京国彦。 何人发高咏,满坐清风遍。 顾我童子吟,奚能愧雕篆。
颍河夜泛
译文:
我提着灯俯身看着清澈的颍河水,自由自在,本就悠闲安然。
深入河中行船难道不好吗?只是路途遥远,我怕河道曲折回环。
撑着小船来到一座孤零零的小洲上,星星和月亮的光辉在水面闪耀。
我的目光无法自己收回来,随着水波泛起而感到眼花目眩。
不知道是谁家种植了禾黍,那一片绿色仿佛把秋天的郊野都压得沉沉的。
树木浓密,云层也更加厚重,云色昏暗,连山峦都看不见了。
杯盘随意地摆放着,杂乱不堪,我起身坐下,心中满是留恋。
幸运的是,我偶然结识了像东晋谢安那样有才华的文人,更何况还遇到了来自京城的贤才。
不知是谁放声高歌吟诗,满座都仿佛有清风拂面。
看看我这如同孩童般的吟咏,怎能不惭愧自己的诗作像雕琢小技一样浅薄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毕仲游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后与兄仲衍同举进士。历霍丘、柘城主簿,知罗山、长水县。哲宗元祐初,除军器监丞,改卫尉寺丞。召试学士院,同试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除开封府推官,出为河北西路、河东路提点刑狱。召权礼部郎中,又出为秦凤路、永兴路提点刑狱,改知耀州,因苏轼党狱调知阆州。徽宗即位,迁利州路提点刑狱,改知郑州、郓州。在淮南转运副使任上入元祐党籍,降监嵩山中岳庙。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台,提举南京鸿庆宫,致仕。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有《西台集》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以为“亦几几乎还其旧矣”。事见宋陈恬《西台毕仲游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宋史》卷二八一有传。毕仲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