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冢铭

长沙进士何襟灵,辞源浩瀚如翻倾。 十五年间聚文藁,得三千纸封为茔。 自怜意气颇足惜,题作文冢仍镵铭。 富哉言章有如此,恨不尽见空传名。 吾闻人文乃儒效,用之佐治王化成。 五帝三王实推济,孔孟忧世存书经。 真儒不作世已异,文士所说非所行。 趋时治己两不振,奋笔多是图生荣。 唐文旧录二万卷,于今大半归漂零。 昌黎河东幸存显,自外寸片谁与称。 故知辞藻贵遭遇,身后纸札皆劳形。 当年不用更埋聚,伤嗟此似秦儒坑。

译文:

长沙有位进士何襟灵,他文思泉涌,那辞藻的源头就像汹涌翻腾的江水一般浩瀚。 在十五年的时间里,他不断积累自己的文稿,足足积攒了三千张纸,然后把这些文稿封起来当作一座“坟茔”。 他怜惜自己文稿中所蕴含的意气,觉得很是值得珍惜,于是给这“文冢”题了名,还刻下了铭文。 他的文章是如此丰富精彩,只可惜我没能全部见到,只能空闻其名。 我听说人文知识乃是儒者所追求的成效,用它可以辅佐治理国家,使君王的教化得以形成。 五帝三王正是凭借人文的力量得以成就大业,孔子和孟子忧心世道,留存下了经典书籍。 真正的儒者不再出现,世道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了。如今的文人,说的和做的往往不一致。 他们既不能顺应时代有所作为,也不能修养自身,拿起笔来大多只是为了谋求个人的荣华。 唐朝的文集旧录多达两万卷,到如今大半都已经散失飘零。 只有韩愈(昌黎先生)和柳宗元(河东先生)的文章有幸留存且显扬于世,除此之外,其他的片言只语又有谁会去称赞呢? 由此可知,辞藻文章的价值贵在有合适的机遇,如果没有机遇,人死后那些写文章用的纸不过是白白耗费了人的精力罢了。 当年这些文章没有被采用,如今又把它们埋起来聚集在一起,这让人伤感嗟叹,就好像当年秦始皇坑杀儒生一样,白白埋没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关于作者
宋代吕南公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