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脚退前楹,崇堂豁明净。 缣缃出百函,翰墨睹三圣。 舒张溢墙壁,灿烂累签㡠。 鸾龙交飞翻,金石避坚硬。 毫无半分弱,大至袤丈劲。 真行体兼精,篆籀法毕正。 篇章入题写,作者一何幸。 伟哉天纵能,岂谓学成性。 名山徧藏蓄,终古得辉映。 墨客徒醉心,黄冠荷覃庆。 尝思八世主,覆焘足仁政。 诗书所敷扬,乃独蔑此命。 将非史官略,纪叙非尽并。 不然天日资,肯特记名姓。 或应淳古治,不以余艺竞。 肤浅难考评,随群但称盛。
麻姑山诗 道法堂检点三帝御书
译文:
太阳西斜,阳光渐渐从堂前的柱子退去,高大宽敞的道法堂显得格外豁亮明净。
从一百多个书函中取出了珍贵的书画缣帛,得以目睹三位皇帝御笔的翰墨。
将这些御书展开挂在墙壁上,光芒四射,那签牌层层叠叠,非常壮观。
御书的笔画如鸾龙飞舞交相翻腾,其刚劲让金石都自愧不如。
每一笔都没有半分柔弱,大的字纵长一丈,笔力刚健。
楷书和行书的字体都极为精妙,篆书和籀书的笔法也十分规范正确。
我能为这些篇章写下题咏之词,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伟大啊,皇帝们天赋的才能,哪里是靠后天学习养成的性情所能达到的。
这些御书在名山中处处收藏,能永远为山川增添光彩。
那些文人墨客只能为之陶醉倾心,而道士们更是承受着深厚的福泽。
我曾思索本朝八代君主,他们的庇佑和治理充满了仁政。
但在诗书的传播宣扬方面,却唯独没有详细记载这些御书之事。
难道是史官有所遗漏,没有把相关事迹完整地记录下来?
不然的话,以皇帝如天日般的资质,怎么会不特别记录下这些御书的姓名呢?
或许是因为当时处于淳朴古雅的治理时期,不把这些技艺之事用来竞争。
我才疏学浅,难以对此作出准确的考评,只能随众人一起称赞这是盛世的景象。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