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山诗 读李邕天师碣文

腾腾六尺碣,标置羽客坟。 龟螭尚坚完,字画稍破分。 道士惜故物,编扶使长存。 前已三百年,后当几何春。 昔诵八哀咏,颇推李邕文。 披襟喜此逢,再读目愈昏。 道固难洞达,辞犹不雄浑。 岂殊沸鸣蛙,见谓鼓吹繁。 惜哉开元盛,乃乏史笔人。 复疑少陵翁,赏识或失真。 凡例竟何有,占招仅成言。 当时干谒儿,误听一走门。 富贵世所擅,文章我知论。 忼慨韩柳思,不返撰述魂。

译文:

那高大的六尺石碑,树立在道士的坟前。碑下的龟趺和碑首的螭龙造型还完好坚固,只是碑上的字迹稍微有些破损模糊了。 道士们珍惜这古老的物件,用绳索等物将它编扎扶持,希望它能长久留存。它往前已经经历了三百年的岁月,往后又还能再历经多少个春天呢? 从前我诵读杜甫的《八哀诗》,诗里很推崇李邕的文章。我怀着欣喜的心情,敞开衣襟来阅读这石碑上的文字,反复读了几遍,眼睛都越发昏花了。 我觉得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难以透彻理解,文辞也并不雄浑大气。这和那喧闹不停的青蛙叫声有什么区别呢,却被人说成是热闹的鼓吹之音。 可惜啊,在开元盛世,竟然缺少擅长撰写史书、文章的人。我又怀疑杜甫老先生,他的赏识或许并不准确。 这碑文中究竟有什么值得称赞的规范和准则呢,上面的文字也仅仅只是勉强成言罢了。 当时那些为了求取功名而奔走请托的人,误听了传闻就都往李邕这里跑。 富贵是世人所追求和擅长获取的东西,而文章的好坏我是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的。我慷慨地怀想着韩愈、柳宗元那样的文学大家,可惜他们那善于撰述的灵魂再也不会回来了。
关于作者
宋代吕南公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