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

畴昔林野居,布絮不粗完。 及为羁旅人,被服乃绮纨。 何以出胜处,为君究其端。 篱苏不馥郁,传自故老言。 鲁邦无君子,子贱岂所伦。 东方足文史,得饱在长安。 苏秦主父偃,亦各有后叹。 况乎今异古,而本无一廛。 自非稍激昂,何以脱饥寒。 辞乡挈囊书,岂敢言王官。 苟免沟壑祸,微生已成全。 文章盖有力,温燠此其源。 遂离厮养科,首尾只十年。 箧衣亦何者,聊足覆衰残。 有破得纫补,有新得缝刓。 因嗟为短诗,所以记初难。

译文:

从前我住在山林乡野,穿的布絮衣服粗陋破旧,连完整都谈不上。 等到我成为在外漂泊的人,身上穿的却是华美的丝绸衣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我来为您探究其中的缘由。 就像篱笆边的紫苏没有浓郁的香气,这是老人们流传下来的说法。 如果鲁国没有贤德的君子,子贱这样的人又怎能凸显他的贤能呢? 东方朔才学丰富,在长安能够有饭吃。 苏秦和主父偃,他们虽然曾显贵一时,最后也都有令人叹息的结局。 何况如今和古代大不相同,而我连一小块土地都没有。 如果自己不稍微奋发图强,又怎么能摆脱饥寒交迫的困境呢? 我辞别家乡,带着装满书籍的行囊外出,哪里敢奢望去做朝廷的官员。 只要能避免饿死在沟壑之中,这卑微的生命就算是保全了。 文章大概是有力量的,它就像温暖的源头能给人带来希望。 我凭借文章才得以脱离低贱的仆役阶层,前后不过才十年时间。 我箱子里的衣服算得了什么呢,只是勉强能够遮盖我衰老残弱的身体。 衣服破了就缝补一下,有新衣服就把它裁剪缝好。 因此我感慨地写下这首短诗,用来记录当初的艰难岁月。
关于作者
宋代吕南公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