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 真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 过去已过去,未来何用算。 兀然无事何曾有,人唤向外觅工夫,总是痴顽汉。 粮不蓄一粒,逢饭但知骂。 世间多事,人事相趁。 浑不及我,不乐生天,亦不受福田。 饥来一钵饭,困来展脚眠。 愚人以为笑,智者谓之然。 非愚亦非智,不是玄中玄。 要去如是去,要住如是住。 身披一破衲,脚著娘生袴。 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 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 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见。 妙性及灵台,何曾受薰炼。 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 劫石可动摇,个中无改变。 无事何须读文字,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 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 举头见日出,乞饭从头𢫫。 将功用功,展转冥蒙。 取即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用心传。 更有一语,无过直与。 细极毫末,大无方所。 本自圆成,不劳机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涧常秋。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月水无形,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译文:

### 逐句翻译 1.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 静静地待着,内心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也没有什么改变要去做。既然没什么事,又何必去议论、评说一番呢。 2. **真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 只要内心真诚,不被杂念扰乱,其他的事情也不必刻意去断绝。 3. **过去已过去,未来何用算。**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再怎么纠结也无济于事;未来的事情还没到来,又何必去算计谋划呢。 4. **兀然无事何曾有,人唤向外觅工夫,总是痴顽汉。** 真正的平静无事其实是很自然的状态。可有些人却被别人鼓动着到外面去寻求修行的功夫,这简直就是愚笨顽固的人啊。 5. **粮不蓄一粒,逢饭但知骂。** 连一粒粮食都不储存,遇到饭吃的时候还只会抱怨。 6. **世间多事,人事相趁。** 世间的事情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事情一个接着一个,让人应接不暇。 7. **浑不及我,不乐生天,亦不受福田。** 这些都比不上我啊,我既不向往死后升入天界,也不贪图那些所谓的福报。 8. **饥来一钵饭,困来展脚眠。** 饿了就拿钵去化一碗饭吃,困了就伸直腿脚睡觉。 9. **愚人以为笑,智者谓之然。** 愚蠢的人会把我的这种生活方式当作笑话,而有智慧的人会认为这是对的。 10. **非愚亦非智,不是玄中玄。** 我既不是愚蠢的人,也不是那种所谓有大智慧的人,我所追求的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玄理。 11. **要去如是去,要住如是住。** 想要离开就自然地离开,想要留下就安然地留下。 12. **身披一破衲,脚著娘生袴。** 身上披着一件破旧的僧袍,脚上穿着母亲给的裤子。 13. **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 说太多的话,往往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错误和麻烦。 14. **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 如果想要度化众生,首先要做的是先度化自己。 15. **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见。** 不要盲目地去寻找真正的佛,真正的佛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 16. **妙性及灵台,何曾受薰炼。** 人的奇妙本性和心灵,哪里需要经过外界的熏陶和锤炼呢。 17. **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 内心保持着无事的状态,面容就是父母生就的模样。 18. **劫石可动摇,个中无改变。** 即使经历漫长的时间,连巨大的石头都能被撼动,但我内心的这种状态不会改变。 19. **无事何须读文字,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 既然内心无事,又何必去读那些文字经典呢。消除掉自我和他人的分别之心,自然就能领悟其中的深意。 20. **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 做各种劳神费力的事情,还不如在树林下静静地睡一觉。 21. **举头见日出,乞饭从头𢫫。** 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然后就去挨家挨户地乞讨饭食。 22. **将功用功,展转冥蒙。** 如果一味地在修行的功夫上刻意用功,反而会陷入迷茫之中。 23. **取即不得,不取自通。** 刻意去追求往往得不到,不刻意去求取反而自然就通了。 24.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用心传。** 我有一句话要说,那就是断绝思虑,忘掉尘缘。这种境界不是靠巧妙的言辞能表达的,只能用心去体会。 25. **更有一语,无过直与。** 还有一句话,就是直接去做,不要犹豫。 26. **细极毫末,大无方所。** 这种境界小到极其细微,像毫毛的末端;大到没有边际,没有固定的地方。 27. **本自圆成,不劳机杼。** 它本来就是圆满自足的,不需要我们去刻意地营造和安排。 28.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世间的事情无穷无尽,还不如山丘那样宁静自在。 29. **青松蔽日,碧涧常秋。** 山上的青松枝叶繁茂,遮住了太阳;碧绿的山涧里,仿佛永远都是秋天的凉爽。 30.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把山间的云朵当作帷幕,把夜晚的月亮当作钩子。 31.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躺在藤萝下面,用一块石头当作枕头。 32.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不用去朝拜天子,也不会羡慕那些王侯将相的富贵。 33.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对生死都没有忧虑了,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34. **月水无形,我常只宁。** 月亮和流水都是没有固定形状的,而我常常保持内心的宁静。 35.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世间的一切事物和道理都是这样,本来就是没有生灭的。 36.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静静地坐着,什么事也不做,春天来了,草自然就会变绿。 ### 整体解读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自在的生活态度和修行理念。诗人主张放下对过去和未来的执着,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福报等外在的东西,保持内心的纯净和自然。认为真正的修行在于自我觉悟,消除分别心,顺应自然,而不是通过刻意的行为和言语去追求。最后以“春来草自青”形象地说明一切顺其自然,事物自有其发展规律,人只需保持内心的平静。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