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往

西风悲兮败叶索索,照陈根兮秋日将落。 仿佛兮梦与神遇,顾瞻九泉兮岂其可作。 俄有悲秋之羽虫兮,自伤时去物改,拥旧柯而孤吟。 四郊莽苍声断裂兮,久而不胜其叹音。 平生之梗槩兮欲萧萧而去眼,将绝之言语兮忽历历而经心。 谓逝者有知兮,何喜而弃此去也。 谓逝无知兮,谁职为此梦也。 凭须臾之不再得兮,哀此言之不予听。 回廊窈窕月皓白兮,无复曩时之履声。 擥平生之余制兮,芗泽其犹未沫。 虽飘飘其日败兮,吾不忍改其此佩。 愁薨薨其中予兮,如醳酒之不化。 欻别离之几时兮,谁与此夏日冬夜。 自我先兮一无穷,在我后兮亦一无穷。 六七十便了一生兮,何异木末之有狂风。 待外物而造适兮,固不若放之自得之场。 彼庄生之一缶兮,亦何异荀氏之神伤。 吾固知藏于天者至精,交于物者甚粗。 饮泣为昏瞳之媒,幽忧为白发之母。 忧来泣下不可安排兮,如孟津之捧土。 彼寒暑之寖化兮,天地尚不能以朝莫。 目茕茕而不寐兮,夜亹亹而过中。 虽来者犹不可待兮,恐不及当时之从容。

译文:

秋风呼啸,发出悲声,枯黄的树叶簌簌飘落,秋日的余晖洒在陈旧的树根上,眼看就要西沉。 恍惚间,仿佛在梦境中与神明相遇,回头遥望九泉之下的逝者,他们又怎么可能再活过来呢。 突然,有那悲秋的虫子发出声响,它好似在为时光流逝、万物变迁而暗自哀伤,独自抱着旧的枝干孤独地吟唱。 四周郊野一片苍茫,虫鸣声断断续续,许久之后,那悲叹之声仍让人难以承受。 逝者平生的大概事迹,好像要在我眼前渐渐消散;那些临终前的话语,却忽然清晰地在我心头萦绕。 如果说逝者有知,那他们为何会满心欢喜地舍弃这尘世而去呢? 如果说逝者无知,那又是谁让我做了这样的梦呢? 这片刻的梦境再也无法重现,可我哀伤啊,这些话他们再也听不到了。 曲折幽深的回廊上,月光皎洁明亮,却再也听不到往昔熟悉的脚步声。 拿起逝者生前留下的衣物,上面的香气似乎还没有消散。 虽然衣物渐渐破旧,但我实在不忍心丢弃这佩饰。 忧愁在我心中嗡嗡作响,就像喝下的酒无法消化。 转眼间离别已有多时,往后的夏日冬夜,又有谁能陪我度过呢? 在我之前,时间是无穷无尽的;在我之后,时间同样无穷无尽。 人活到六七十岁便结束一生,这和树梢遭遇狂风又有什么不同呢? 依赖外物来获得舒适自在,终究不如放任自己,在自适的天地中逍遥。 庄子在妻子死后敲着瓦盆唱歌,这和荀子因友人离世而神伤,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我本就知道,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是最为精妙的,而与外物接触所得则十分粗浅。 哭泣会让双眼变得昏花,忧愁会催生白发。 忧愁袭来,泪水止不住地流淌,根本无法抑制,就像在孟津想用手捧住泥土一样徒劳。 寒暑交替,万物渐变,连天地都不能在朝夕之间完成变化。 我孤独地睁着眼睛无法入睡,漫长的夜晚已经过了一半。 虽然未来的日子还不可预知,但我只怕再也无法拥有当初那种从容自在的心境了。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