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元功问讲学之意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竹笋不成芦,白珪元抱璞。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译文:

这首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下面为你进行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做学问要如同敲击金钟后再以玉磬收韵一般,自根本之处践行圣人的学说。那些连石师都未曾讲解过的道理,纯真的孩童或许能有先觉。 蚕丝如果拉得笔直就可以做成琴弦,既能够用于射箭的弓弦,也能用于乐器来奏出美妙的音乐。竹笋终究长不成芦苇,洁白的美玉原本就怀揣着未经雕琢的质朴之质。 匏瓜如果不能作为匏器使用,它的后代或许还能成为小瓠瓜发挥一定作用。当地的风俗颇为自得自满,人们都向往着西去长安能享受快乐。 皮革虽然本身不具备五声的特质,但最终依然能应和宫角之音。就像那木雕之人,若能遇到像郢地的巧匠那样的高手,鼻子尖上的小瑕疵也能被精准地雕琢去除。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诗运用了很多比喻和较为生僻的文化典故来阐述讲学之意,在翻译过程中很难完全精准传达其所有的含义和韵味。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