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尧民游灵源庙廖献臣置酒用马陵二字赋诗二首 其一

灵源庙前木,我昔见拱把。 七年身屡到,鬰鬰荫簷瓦。 春风响马衔,竝辔客萧洒。 更愿少尹贤,置酒意倾写。 斋堂有佳处,花柳轻娅姹。 莲塘想旧叶,稻畦识枯苴。 开关抚洪河,黄流极天泻。 忆昔武皇来,系璧沈白马。 从官亲土石,襁负至鳏寡。 空余瓠子诗,哀怨逼骚雅。 白圭自圣禹,今谁定真假。 晁子发谠言,圣功谅难亚。 排河著地中,势必千里下。 移民就宽闲,何地不耕稼。 此论似太高,吾亦茫取舍。 有器可深川,吾未之学也。

译文:

灵源庙前的树木,我从前见它只有两手合围那么粗。 七年时间里我多次来到这里,如今树木郁郁葱葱,树荫都遮住了屋檐和瓦片。 春风中传来马嚼子的声响,我们并驾齐驱,同行的客人潇洒自在。 更要感谢贤能的少尹,他置办酒席,心意真诚地款待大家。 斋堂所在之处风景绝佳,花柳姿态柔美,娇俏可爱。 看着莲塘,我想起往日的荷叶;望着稻田,还能认出那干枯的稻秆。 打开庙门,凭栏俯瞰黄河,黄色的河水仿佛从天边倾泻而下。 回忆起当年汉武帝来到这里,系着玉璧沉入白马祭祀河神。 随行的官员亲自参与筑堤,百姓们哪怕是老弱鳏寡也背负着土石前来帮忙。 如今只剩下汉武帝的《瓠子歌》,那哀怨之情直追《离骚》《小雅》。 白圭自认为治水功绩堪比大禹,可如今谁又能判定真假呢? 晁子(可能指晁错一类人物)发表正直的言论,他的见解所展现的圣明之功想来也难有人能比。 他提出把黄河河道改到地下,这样河水势必会顺流千里。 让百姓迁移到宽敞的地方,哪里不能开垦耕种呢? 这种理论似乎有些过于理想化,我也茫然不知该如何取舍。 虽然有工具可以深挖河道,但我并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知识啊。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