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隠庵次赵德孺韵

退之以文鸣,诗友得侯喜。 声名力与俱,虽尊未勇耳。 潢池讵青山,孰辨都与鄙。 庵成谁振之,句出闹如市。 千仞宁我高,充实信我美。 坐令庵内人,前车云可轨。 礼乐有先后,后进则君子。 执方而昧圆,俱野那复史。 伐柯固执柯,畴克求诸迩。 蒸之既匪薪,采焉又非芑。 近交韩与侯,步骤亦常耻。 一医消息尽,布毛自何起。 要须六月息,不息不为已。 敢问二诗人,如何得意旨。

译文:

韩愈凭借文章闻名天下,他在诗歌方面结识了好友侯喜。他们的声名和才力是相匹配的,不过虽然有尊崇的地位,却还不算十分果敢勇毅。 那小水池怎么能和青山相比呢,谁又能分辨出高雅和低俗呢。这中隐庵建成之后谁来让它声名远扬呢,优美的诗句不断涌现,这里热闹得就像集市一样。 千仞的高山才是我的高远追求,内心充实才是真正的美好。这能让庵里的人明白,前人的道路是可以遵循的。 礼乐的传承有先后顺序,后来者也能成为君子。如果只固执于一方之法而不懂得圆通,那就都显得粗野而不符合文雅的传统了。 拿着斧子去砍伐木材却不懂得依照手中的斧子这个标准,谁又能在近处找到合适的办法呢。 用来蒸煮的却不是合适的柴薪,去采摘的又不是有用的野菜。 即便与韩愈、侯喜这样的人交往,若只是亦步亦趋也常常会感到羞耻。 一旦掌握了医道把身体的消息洞察得清清楚楚,那身上的布毛又从何而来(寓意摆脱外在的纷扰)。 一定要借助六月的大风奋力飞翔,不奋力前行就不会罢休。 我冒昧地问一问这两位诗人啊,到底怎样才能领会诗歌的意旨呢。
关于作者
宋代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