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看公暇,阴阳报岁丰。 四并当共乐,一气已相通。 欢笑壶天上,清虚色界中。 可归犹待月,未放曲声终。 可喜年丰自忙少,岂特明明得欢笑。 三乐光阴谁与知,但向鲁诗寻政要。
东湖留题 歌丰堂
译文:
### 译文
在闲暇之时,您关注着礼乐教化的推行;阴阳调和,大自然也回报以这一年的丰收景象。
美景、良辰、赏心、乐事这“四美”齐聚,大家一同欢乐,天地间的气息仿佛都已彼此相通。
人们在如仙境般的地方欢声笑语,仿佛置身于清净虚空的佛国世界里。
即便到了可以回去的时候,大家还在等待着明月升起,不想让这美妙的乐曲早早结束。
值得欣喜的是年成丰收,人们的忙碌也少了许多,大家不仅仅是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这“三乐”般的美好时光有谁能真正知晓呢?只需要从《鲁诗》里探寻为政的要旨。
### 注释及说明
- “礼乐看公暇”:“公”可能指当地的官员之类,意思是这位官员在闲暇时关注礼乐之事,体现其重视文化和社会秩序。
- “阴阳报岁丰”:古人认为阴阳调和是风调雨顺、年成丰收的基础,这里说阴阳给予了丰收的回报。
- “四并”: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出自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 “一气已相通”:强调一种天人合一、和谐融洽的氛围,天地与人的气息相通。
- “壶天”: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形容聚会的场所如同仙境。
- “色界”:佛教用语,指远离食、色之欲,但还未脱离物质之身的众生所住的世界,这里取其清净之意。
- “三乐”:一般指孟子所说的“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结合诗中“向鲁诗寻政要”推测,这里可能和为政者的某种理念和收获有关。
- “鲁诗”:是汉代传习《诗经》的四家诗之一,这里说从《鲁诗》里探寻为政要旨,体现出以文化经典指导政务的意思。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