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何所费,使纸如使水。 亲交或见遗,自买不知几。 置之几案间,数轴俄空矣。 作字本不工,学书非不喜。 不知何故尽,疑若有神鬼。 若云随置邮,性复懒牋启。 间或强为之,皆出不得已。 横斜若幡脚,龃龉如雁齿。 数易仅能成,纷纷多废委。 叙致失轻重,畏慎防触抵。 往往已缄封,时时又删洗。 遂令巾衍竭,大半或缘此。 昔无楮先生,云自蔡伦始。 假令行竹简,秃野未供使。 人生有知慧,不若愚且鄙。 古来取卿相,未必皆经史。 谁教识点画,空耗五斗米。 咄嗟为此诗,又是一张纸。
使纸甚费
译文:
我家境贫寒,没什么花费的地方,可耗起纸来就跟用水一样毫不心疼。亲朋好友有时会赠送我一些纸,但我自己买的纸更是不计其数。
我把纸放在桌子上,没过多长时间,好几卷纸就都用完了。其实我写字本来就不工整,可我也并非不喜欢学习书法。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些纸怎么就都没了,怀疑是不是有鬼神在暗中作祟。
要是说这些纸是用来写信寄给别人了,可我生性又懒得写信。偶尔勉强自己写一回,也都是出于不得已。我写出来的字横七竖八,就像幡旗的边角一样杂乱;字与字之间参差不齐,好似大雁的牙齿。一篇东西要反复修改好几次才能完成,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废弃的纸张。
我写文章的时候,安排内容常常把握不好轻重,总是小心翼翼地防止触犯一些忌讳。结果往往是已经封好了信件,却又时常拿出来修改删改。这就导致我藏纸的袋子很快就空了,大半原因或许就在这里。
据说以前没有纸,从蔡伦发明纸之后才有了“楮先生”(纸的别称)。要是现在还用竹简书写,那就算把野外的竹子都砍光了,也不够我用的。
人生在世,有聪明才智有时候还不如愚笨粗俗一些。自古以来,那些能获取卿相之位的人,不一定都是饱读经史之人。可谁让我认识了这些笔画,白白耗费了这么多精力和钱财,就像白白消耗了五斗米一样。
唉,我一边感慨,一边写下这首诗,这不,又用掉了一张纸。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