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首然师院北轩观牡丹

鸟声鸣春春渐融,千花万草争春工。 纷纷桃李自缭乱,牡丹得体能从容。 雕栏玉砌升晓日,轻烟薄雾初冥蒙。 深红浅紫忽烂熳,如以蜀锦罗庭中。 姚黄贵极未易睹,绿叶遮护藏深丛。 露华膏沐披正色,肯事夭冶分纤秾。 从来品目压天下,百卉羞涩莫敢同。 清浄老禅根道妙,即此幻色谈真空。 上人封植匪玩好,庶敬先烈存遗风。 遨芳公子应未耳,且乐樽俎怡歌钟。

译文:

鸟儿欢快地啼鸣,宣告着春天渐渐变得暖意融融,千花万草都在竞相展现自己装点春天的本领。 桃李花纷纷开放,一片纷繁杂乱的景象,而牡丹却能保持着它的本真姿态,从容淡定。 清晨的阳光洒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上,轻柔的烟雾和淡薄的雾气刚刚开始弥漫,四周一片朦胧。 深红和浅紫的牡丹花忽然盛开得灿烂夺目,就好像是把蜀地的锦缎铺展在了庭院之中。 那极为名贵的姚黄牡丹很难见到,它被绿叶层层遮护着,藏在花丛深处。 它带着露珠,如同被露水精心润泽过,展现出纯正的颜色,哪肯去追求艳丽妖冶、纤弱浓艳的姿态。 自古以来,牡丹的品貌在天下众花中都位居首位,其他的花卉都羞涩得不敢与之相提并论。 那位清净的老和尚深知道家的玄妙,就借着这虚幻的花色来谈论空明的真义。 住持栽种牡丹并非是当作玩物,大概是为了敬仰先烈,留存他们的遗风。 那些前来赏花游玩的公子们大概并不明白这些,只是沉醉在美酒佳肴之中,享受着歌舞和乐声带来的欢乐。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