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彦龄承务还河内

武陵王郎高韵度,鞍马四方无定住。 眼逢泉石便吟哦,咳唾珠玑不论数。 我亦悠悠事不羁,浪萍风梗随安之。 少室山前古兰若,邂逅便与同襟期。 兴来岸帻一长啸,清声激越穿云峤。 竹林故事独未泯,人物如君亦高调。 秋风猎猎促鸣蝉,归路千山入马鞭。 白袍乌袖宜图画,不羡襄阳孟浩然。

译文:

武陵有位王彦龄公子,他有着高雅的风度和气质,骑着鞍马四方游历,居无定所。他只要一看到清泉怪石等美景,便会吟诗咏叹,随口吐出的诗句就像珍珠美玉一般,多得数都数不清。 我自己也是个洒脱不羁、随心所欲的人,就像浪中的浮萍、风中的断梗,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安身。在少室山前面的古老寺院里,我偶然与王公子相遇,我们一下子就心意相通、志趣相投了。 兴致来了的时候,我们会掀起头巾,畅快地长啸一声,那清脆激越的声音仿佛能穿透高耸入云的山峰。当年竹林七贤的风雅故事至今还未被人们遗忘,像王公子这样的人物,也有着超凡脱俗的格调。 秋风呼呼作响,催促着鸣蝉声声哀啼,王公子你踏上归程,千山万水都被你收入马鞭之下。你身着白袍、袖挽乌衫的模样,就像是画中走出来的人一样潇洒,我觉得你比那襄阳的孟浩然还要令人倾慕呢。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