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延中廷直见赠

刘郎世胄子,苦学穷渊源。 羞为一掬清,欲效千丈浑。 君看长鲸质,涧壑岂所存。 操觚妙述作,斧凿无纤痕。 钟牙不世出,审音谁复论。 鹓鶵理劲翮,云汉思孤𬸣。 上追鸾皇游,下弃燕雀喧。 建安夸七子,壮气君可吞。 九衢苦昏霾,槐阴蔽重门。 良辰为我饭,满案余芳荪。 软语夜达旦,未觉罢神魂。 须知名教乐,不羡富贵尊。

译文:

刘郎是世家子弟,勤奋苦学深入探究学问的根源。 他羞于做那一掬清澈的浅水,想要效仿那千丈深潭般的浑茫广阔。 你看那巨大的长鲸,山涧沟壑哪里是它的容身之所。 他提笔写作,文章精妙绝伦,毫无雕琢的痕迹。 像伯牙、钟子期那样的知音不是世代都能出现的,如今又有谁能真正评判音律的精妙呢。 他如同鹓鶵梳理有力的翅膀,一心想着在银河中独自高飞。 向上要追随鸾皇一同遨游,向下则不屑理会燕雀的喧闹。 建安时期的“七子”虽被世人夸赞,可那豪迈之气你也能够将其吞没。 繁华的大街上弥漫着昏沉的阴霾,槐树的树荫遮蔽了重重门户。 在美好的日子里你留我吃饭,案上摆满了散发着香气的香草。 我们轻声交谈直至天亮,丝毫没觉得疲倦。 要知道遵循名教自有乐趣,不必羡慕那富贵尊荣。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