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山圆镜堂呈应禅师

兹山嵯峨冠天下,一径萦云行两舍。 始穷绝顶见招提,碧阁丹楼屹如画。 门前池水滀蜿蜒,座上风雷惊昼夜。 峨眉五台夸壮观,品目真不此为亚。 伟哉南师非世人,开荒辟土初椎轮。 寥寥相望三百载,废兴一一难具陈。 丹丘大士来鼓舞,气象焕发重增新。 投金输赆走南北,法雨所被无涯津。 虚堂选胜得佳处,隆簷巨栋成逡巡。 窗扉洞达舒两目,异景错出罗蓁蓁。 朝云夜月常万顷,寒光炯炯如镕银。 堂中隠几人何似,湛若玉毛悬秋旻。 牓名圆镜示来客,庶使方寸无缁磷。

译文:

这座山巍峨高峻,堪称天下第一,一条小径在云雾中萦绕,足足走了三十里路。 好不容易才走到山顶,见到了这座寺院,碧绿的楼阁、朱红的高楼,矗立在那里美如画图。 寺院门前的池水曲折蜿蜒地汇聚着,禅座上风雷之声日夜轰鸣,让人震惊。 峨眉、五台一向以壮观闻名,但论起景色,这座山真的仅次于它们。 了不起啊,这位南师可不是一般人,他当初在这荒山野岭开荒辟土,如同最初造车那样艰难开创。 从那时起,岁月悠悠过了三百年,这寺院的兴衰历程,实在是难以一一说清。 后来丹丘大士前来大力推动,让寺院气象焕然一新,重新增添了新的光彩。 南北各地的人们纷纷捐钱献物,佛法的甘霖所到之处,没有边际。 在这寺院里选了个绝佳的地方建造虚堂,高大的屋檐、粗壮的栋梁很快就建成了。 窗户四敞大开,让人极目远眺,奇异的景色纷纷呈现,如同繁茂的草木罗列眼前。 无论白天的云,还是夜晚的月,这里常常是一片广阔无垠,寒冷的光辉明亮闪烁,就像熔化的白银。 堂中那位靠着几案的人是什么样子呢?他沉静得如同秋日天空中悬挂着的白玉。 堂前匾额上写着“圆镜”二字,以此昭示来客,希望大家内心都能纯净无染。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