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智师话别

昔我年始壮,托身灵鹫峰。 主人大导师,鼓舞扬真风。 四方依绛帐,杂遝象与龙。 嗟余于此时,已识大士踪。 纷纷论议场,头角出群雄。 如何三十载,慧刃藏其锋。 端居肄业地,了不为世通。 迩独念西湖,聿来将谁从。 情随山水远,兴与鱼鸟同。 平生方外姿,自在如冥鸿。 明朝复回首,飘洒一孤篷。

译文:

当年我正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之时,便投身到灵鹫峰修行。 灵鹫峰的主人是伟大的导师,他积极弘扬着真正的佛法。 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围绕在他身边,众多贤能之人纷至沓来,就像象与龙汇聚在一起。 可叹我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结识了您这位大德高僧。 在那纷纷扰扰的论道场合里,您就像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才华远超众人。 谁能想到三十年过去了,您如今收起了如慧刃般的锋芒。 您安安静静地待在曾经研习学业的地方,全然不与世俗交往。 近来您唯独思念起西湖的美景,于是前来,却不知您与谁一同前来呢。 您的情思随着山水越飘越远,兴致和那鱼鸟一样自在随性。 您这一生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就像在高空自由翱翔的鸿雁。 到了明天,您再回首往事,就将像那孤舟一般,漂泊离去。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