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柯山晓上人

风骚古人事,而我岂所长。 儿曹嗜章句,余习未易忘。 根源本无有,真若夏潦潢。 道人气拔俗,吾党称俊良。 十年依丛林,实以道自将。 禅余喜赋咏,妙语逾珪璋。 世眼独未识,深丛閟孤芳。 锋锥必颖脱,安肯久处囊。 子宜力自勉,声问终扬扬。 吾言岂知子,老大殊荒唐。

译文:

写诗作文本是古代文人的事,这哪里是我所擅长的呢? 孩子们热衷于研读诗词文章,这些旧有的爱好我一时还难以忘怀。 但这写诗作文的根本真谛,我却似懂非懂,就如同夏天雨后那浅浅的积水,看似有实则没什么内涵。 您气质超凡脱俗,我们这一帮人都称赞您是才德出众的人。 十年来您一直依傍着寺院修行,实际上是以佛道来自我约束和修养。 您在参禅之余喜欢吟诗赋词,那些精妙的语句比美玉还要珍贵。 只是世俗的眼光还没能真正认识到您的才华,就好像您这独自散发芬芳的花朵藏在幽深的丛林里无人知晓。 但您就像那放在口袋里的锥子,锋芒一定会显露出来,怎么会甘心长久地被埋没呢? 您应该努力自我勉励,日后一定会声名远扬。 我说的这些话难道真的了解您吗?我年纪大了,说不定说得很荒唐呢。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