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曾仲锡通判游天竺诸山

煌煌世胄余,夫子非碌碌。 由腹有诗书,所以能拔俗。 得官本河朔,瓜期未云促。 扁舟下东南,逸兴追鸿鹄。 遇胜即徜徉,风餐兼露宿。 嗟余偶倾盖,一笑外羁束。 杖策每过从,相携访山谷。 春风披鲜荣,绣错出林麓。 松门有时尽,幽兴无断续。 崖转闻钟声,林疏见华屋。 衔山余落景,归路犹踯躅。 谁云邺下欢,往事不可复。 吾曹二三子,所乐亦云足。 愿公纪新诗,一一能见录。 船头行北归,囊箧有美玉。 尘埃京洛人,示与洗心目。

译文:

您出身于显赫的世家大族,绝非那种平庸无才之辈。因为您腹中有渊博的诗书学问,所以能超凡脱俗。 您原本在河朔地区任职为官,离任期满的时间还不算短呢。可您却驾着小船来到东南之地,那逸致雅兴就像鸿鹄一样高远。 每遇到胜景就尽情漫步赏玩,风里吃饭,露天住宿也毫不在意。可叹我偶然与您结识,相视而笑便抛开了一切拘束。 我拄着拐杖常与您交往,相互陪伴着去探访山谷。春风吹拂,山间草木一片鲜艳繁荣,就像锦绣交错分布在山林之中。 松林间的小路有时到了尽头,但我们的幽趣雅兴却连绵不断。山崖转弯处传来了钟声,树林稀疏的地方能看见华丽的房屋。 落山的太阳只剩一抹余晖挂在山头,我们在归路上还徘徊不舍。谁说当年邺下的欢娱,那些往事就再也无法重现呢? 我们这几个人,所享受到的快乐也算是很满足了。希望您能创作新的诗篇,将这些经历一一记录下来。 等您乘船北归的时候,行囊里就会装着如美玉般珍贵的诗作。把这些诗给那京城里被尘埃沾染的人看看,能让他们洗净心目呢。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