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景文会朱充仁大夫魏敏中朝奉于望湖楼长句

高楼冠浮云,下瞰百顷湖。 清漪照两岸,秀色含菰蒲。 骚人富笔力,领略惊须臾。 短长随万象,肯议鹤与凫。 二客各英妙,温温古为徒。 从公文字饮,所乐非歌呼。 酒酣挹诸山,高下如迎趋。 篮舆复迤逦,远访飞来孤。 炎蒸近亭午,天地如大炉。 石泉饮吾庐,快意犹过屠。 松门彻九里,始见灵山隅。 佳名自开皇,籍甚闻中区。 幽芳不时艳,地胜乃滋濡。 招提数四海,雄观宜且无。 归途憩寿星,寒碧森万株。 萧骚聒众响,孰辨笙与竽。 抬眸瞩新榜,蔚蔚气自殊。 将军恋清绝,劝客颓玉壶。 道人烹露芽,满盏浮云腴。 傥无方外姿,未可同此娱。

译文:

高耸的望湖楼仿佛顶着天上的浮云,向下俯瞰能看到百顷的湖面。 清澈的涟漪映照出湖的两岸,秀丽的景色中还夹杂着菰草和蒲草。 诗人们富有写作的笔力,顷刻间就能领略这美景并为之惊叹。 诗歌的篇幅长短随着世间万象而变化,就如同鹤和凫各自有其形态,哪能随意去评判。 朱充仁大夫和魏敏中朝奉这两位客人都英俊不凡,他们温润的气质如同古代的贤士。 他们跟从景文先生一起进行文字上的交流畅饮,所享受的并非是歌舞喧闹。 酒喝得畅快时,众人观赏着周围的群山,那些山峰高低错落,仿佛在迎接和追随我们。 大家坐着竹轿缓缓前行,前往远方探访飞来峰那孤独的身影。 炎热的气息在临近中午时最为浓烈,天地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 在我的庐舍中喝着石缝里流出的泉水,那种畅快的感觉甚至超过了吃肉。 沿着松树林中的道路走了九里,才看到灵山的一角。 这座山自开皇年间就有了美好的名字,在中原地区声名远扬。 山中幽静处的花朵不按时节开放,因为此地环境优越,它们才能滋润生长。 寺庙遍布四海,但如此雄伟壮观的景观大概是不多见的。 返程途中在寿星寺休息,寺外千万棵树木一片寒碧之色。 风吹动树叶发出各种声响,谁能分辨出是笙还是竽的声音呢。 抬头看到新题写的匾额,那上面的气势显得格外不同。 将军留恋这清幽绝美的景色,劝客人尽情饮酒。 道人煮着露芽茶,满盏的茶汤如同浮动着的云朵般丰腴。 倘若没有超脱世俗的姿态,是没办法和我们一同享受这份快乐的。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